日照长度
1.日照长度与作物发育
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从植物生理的角度而言,作物的发育,即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或者说受昼夜相对长度的控制,作物发育对日照长度的这种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作物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把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在理解作物光周期现象时,有两点应当加以注意:①作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才能接受光周期诱导,且接受光周期诱导的只是生育期中的一小段时间,并非整个生育期都要求这样的日照长度;②对长日照作物来说,日照长度不一定是越长越好,对短日照作物来说,日照也不一定是越短越好。
2.日照长度与作物干物质生产
作物积累干物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光合速率的高低和光合时间的长短。一般情况下,日照长度增加,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延长,就能增加干物质的生产或积累。因此在温室栽培作物,如进行补充光照,人工延长光照时间,能使作物增产。
(三)光谱成分
太阳光的波长可分为紫外线区(λ<390 nm)、可见光区(λ=390~770 nm,从波长由短至长,可分为紫、蓝、青、绿、黄、橙和红光)和红外线区(λ>770 nm)。
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一样的
作物主要是利用400~700 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光和紫光。太阳辐射中的这部分波长的光波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量的40%~50%。
很多研究都已证明: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紫外光对果实成熟和含糖量有良好作用,但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增加红光比例对烟草叶面积的增大和内含物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蓝光处理会降低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
人工栽培的作物群体中,冠层顶部接收的是完全光谱,而中下层吸收远红光和绿光较多,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被上层有选择性吸收后,透射或反射到中下层的是远红光和绿光偏多,所以各层次叶片的光合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有差异的。在高山、高原上栽培的作物,一般接受青、蓝、紫等短波光和紫外线较多,因而一般较矮,茎叶富含花青素,色泽也较深。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