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梨陀娑《沙恭达罗》
迦梨陀娑,印度梵语诗人和剧作家,身份为宫廷诗人。作品被誉为古典梵文文学的典范。芨多王朝九宝之一。迦梨陀娑的作品取材于吠陀、史诗、梵书、往事书和民间故事,他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将其雕琢成文学史上的灼灼闪耀的美玉。他的创作在印度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长篇叙事诗:《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长篇抒情诗:《云使》剧本《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摩罗维迦和火友王》和短篇抒情诗《六季杂咏》。
《沙恭达罗》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和基本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沙恭达罗、豆扇陀、干婆。豆扇陀国王在净修林打猎时,遇见了美丽的净修女沙恭达罗,一见倾心,一次偶然的机会,豆扇陀听见沙恭达罗向女友倾诉对他的爱慕之情,便 也趁机表达心意,二人终于自愿结合。不久,豆扇陀返京,临走时留给沙恭达罗一只刻有自己名字的戒指,作为定情信物。沙恭达罗自豆扇陀走后便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不想无意间怠慢了大仙人达罗婆娑。达罗婆娑当即大发雷霆,诅咒沙恭达罗:你的情人将会把你忘记,直至看到他给你的信物。果然,达罗婆娑的诅咒发生了效力,豆扇陀不仅没有派人去接沙恭达罗,还拒绝了丢失戒指的沙恭达罗。沙恭达罗悲痛欲绝,被 天女弥那迦接到了天国。后来,豆扇陀获得了丢失的信物,重新记起了沙恭达罗,后悔不迭。最终,两人在仙界重逢,他们的儿子婆罗多就是印度民族的先祖,传说中最早的国王-转罗王
伽梨陀娑的创作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伽梨陀娑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有人称伽梨陀娑为“印度的莎士比亚”。《优里婆湿》又译《广延天女》,描写了天界歌女优哩婆湿与国王补卢罗婆娑之间的爱情故事。迦梨陀娑赋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以丰满的骨肉,敢爱敢恨的优哩婆湿身上闪烁着个性自由的光辉。
《沙恭达罗》第四幕是怎样描写沙恭达罗形象的?
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理想人物,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妇女典型。她本来是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后遭遗弃,在净修林中被苦修士干婆收养。她生长在大自然中,与远离凡尘、洁净安宁的净修林融为一体,她的美不仅表现在外貌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内心上,在精神上,在性格上。概括起来说,她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而质朴,热情而勇敢;而在第四幕中着重表现的是她温柔而质朴的方面,即从她和净修林的亲密关系来展示她的温柔与质朴。沙恭达罗非常思念豆扇陀,希望尽快见到他,可是要别离长期居住的净修林,心里又十分难过,她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在沙恭达罗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剧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
第四幕中所表现的对美的追求:首先,沙恭达罗这一人物形象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其次,沙恭达罗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完美女性的追求。
思想内容:沙恭达罗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质朴、热情勇敢。与义父干婆和两个女友感情最深,分手时双方都异常痛苦。对净修林中的一草一木鸟兽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全一的动人图画,与自然交融、休戚与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感人至深,充分展示其温柔质朴的性格。
第四幕艺术特征:凸显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情画意。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沙恭达罗与义父、朋友和一花一草之间的难舍难分的情谊,而刻意学家化大仙达罗婆娑诅咒的危险。因此这一幕不仅有着抒情诗般的韵律,还有着风景画般的浓淡相宜。同时,这些描写突出了沙恭达罗将离净修林的难舍难分的矛盾心理,期待见到豆扇陀的急切,使得整幕剧弥漫着浓厚的抒情色彩。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