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 光明行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的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积极参与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
2、 对20世纪上半叶哥哥时期中国出现的“新音乐”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两条主要线索: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西方音乐各种体裁和创作技法对中国新音乐的影响。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3、 了解自“五四”到解放前各个时期的中国代表性音乐人物、音乐作品及体裁。
4、 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能哼唱其中一至两首声乐作品。
5、 会唱《玫瑰三愿》的第一段。
二、 预习导学
1、 1927年5月成立于北京。由刘天华等人发起,并主持日常工作。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所掀起的探求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热潮时期,兴办各种新文化事业,发行各种刊物杂志,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新风气,对新文化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2、《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3、《玫瑰三愿》是黄自著名的艺术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原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原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4、《铁蹄下的歌女》:聂耳作于1935年,影片《风雨儿女》的插曲。影片描写一位从东北农村流落到上海的贫苦少女,得到了一些进步青年的帮助,进学校读书,后来因帮助她的进步青年,有的被捕,有的被迫出走,她失学了,孤苦一人,被迫进入一个歌舞班,到处跑码头演出,靠卖艺为生。这首歌正是她在卖艺时演唱的,情绪深沉而悲痛,但却哀而不伤,怨中有怒,富有内在的、戏剧性的、鼓舞人们起来斗争的力量。聂耳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一个被社会所损害被人们贱视的歌女,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生活锁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