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来源: 2017-08-16 11:58

 (1)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看,物质和精神有对立的一面,即物质对精神保持着独立性,不依人的感觉和意识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样就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按列宁的看法就是唯物主义是相信人的感官的提示的,相信在感觉和意识之外,存在着独立于感觉和意识的物质。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上看,物质是根源,精神是派生的,物质是实体、精神是属性,因而精神依赖于物质。这样就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这种划清是在根源和派生的关系意义上划清的。如果不从根源和派生关系上看问题,而从现象学上看问题,那是可以另当别论的。

    (2)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性上看,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说,物质可以被感官感知,这显然是对感性物质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可以飞跃到理 性认识的认识辩证法看,一般的物质也是可知的。不过不借重辩证法,可知论是难以坚持的。如果说,作为共性的物质不可知,那辩证唯物主义就和旧唯物主义一样了。可见,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极端重要性。
    (3)从个别和一般关系上看,列宁认为“客观实在性”是共性。一般性,这样就和旧唯物主义侧重从个别性理解物质有所不同,也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不同。当然,列宁也说物质是可以被感觉感知的,这显然是从个别性意义上来理解物质的。列宁有从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上来理解物质的思想倾向。
    (三)马克思从人与物质,社会与物质关系和社会本体论角度对物质的界定。
    马克思善于从思维方式和思想范式的意义上理解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在立场、观点上是对立的,但在思维方式上是相同的,这就是他们对世界本质的理 解都从离开人的生命活动,离开人的自身来进行的。譬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把世界的本体看作是理性,而这理性是无人身的理性,是脱离了人脑、人的生命活动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理性。旧唯物主义与此相同,它对物质的理解也是脱离开人,离开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可见,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思维方式上是相通的。因而,马克思说:“ 抽象的唯灵论是抽象的唯物主义;抽象的唯物主义是物质的抽象的唯灵论。”(《马恩全集 》 第1卷,第355页)因此,马克思不同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意旧唯物主义抽象的物质观。马克思主张从物质与人、实践、社会、时代的内在关联中,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来理解物质。费尔巴哈已注意到他之前的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生命和感觉来理解物质的局限,他说:“斯宾诺莎虽然将物质当作实体的一种属性,却没有将物质当作感受痛苦的原则。”(《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110—111页),但费尔巴哈并未将人理解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因此,马克思批评旧唯物主义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费尔巴哈》,第83页)就是说,马克思不同意离开人、主体、实践,“只是”从客体方面来理解物质、对象、现实,而主张从主客体统一角度来理解物质。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兴趣不在于离开时代问题,人去寻找世界的本源,而是关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批判。而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物化”,即劳动产品都是人的活动的物化,对象化,物即商品、货币成了和黑格尔哲学中的理性一样的,即离开人身的主体了,人则变成这个主体手中的物了。物变成了主体,主体变成了物,这就是 “物化”。所以,马克思关注的是已变成主体的商品、货币这样的物,这物就是“人化自然 ”。因此,马克思所关注的物是作为劳动“要素”,劳动“结果”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社会物质,是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物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等都认识到马克思所 理解的物质是同人的实践相联系的具体的物质。如海德格尔在说到要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对话时说:“为了进行这样的对话,摆脱关于这种唯物主义的天真的观念和对它采取的简单排斥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唯物主义的本质不在于一切只是物质的主张中,而是在于一种 形 而上学的规定之中,按照这种规定,一切存在者都显现为劳动的材料。”(《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通信》,转引自《俞吾金集》,第312页》 
    马克思把物质理解为作为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人化自然”及其背后的客观性社会关系和结构。人作的桌子是“人化自然”,这是物质的显化性层面,马克思的物质观还包括“人化自然”背后的客观社会关系。马克思说:“用木头来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生比它自己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资本论》第1卷,第87—88 页)作为物质的“人化自然”有“可感觉”层,有“超感觉”层。这“超感觉”层就是客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物质关系、结构是客观的、物质的,其所表达的就是马克思的物质观。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