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与叔本华大致同时代的另一个非理性主义哲学家是丹麦的宗教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克尔凯郭尔出身于哥本哈根一个富有的羊毛商人家庭,主要著有《或者-或者》、《恐惧的概念》、《生活道路的各阶段》、《恐惧与战栗》、《致死的病》等等。
对黑格尔的批判 克尔凯郭尔比叔本华更彻底地抛开了传统理性主义的体系化的思维方式,执着于从个人内心体验出发去阐发一种人生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必然性对于分析外部客观世界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完全不能解决个人生存的根本问题,如孤独、恐惧、忧郁、厌烦、绝望、选择和自由等等,黑格尔的主要错误就在于用统一性、整体性和必然性扼杀了个体性、偶然性和无限的可能性,也就是忽视了人的存在的一次性和荒谬性。黑格尔的体系本身也只不过是他作为哲学家的一次偶然的个人选择而已。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的存在,终点是上帝。
人生的三阶段 克尔凯郭尔认为,当一个人独自面对上帝时,他的存在将面临三个阶段的选择,即“美学阶段”、“伦理学阶段”和“宗教阶段”。美学阶段(实际上是“感性”阶段)是感性的世俗阶段,其中充满着偶然性和享乐的欲望。在伦理学阶段,人立志过道德的生活,这时他所理解的自由就是康德式的“自律”。在宗教阶段,人意识到自己的罪是与生俱来的“原罪”,于是他就彻底放弃一切妄想,平息一切外在和内心的骚动不安,独自一人转向上帝,为上帝而活,与上帝对话,期待着上帝的神恩与拯救。
自由选择与信仰 克尔凯郭尔举《圣经·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例。亚伯拉罕笃信上帝,上帝叫他把自己最爱的独生子以撒杀了来献祭。凭借日常伦理观念,他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不义的,他的亲子之爱也阻拦他这样做。但“相信上帝”毕竟战胜了“相信自己”。就在他的刀尖刺向以撒心口的一刹那,上帝用一头公羊替代了以撒,原来这只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信仰的一场“考验”。亚伯拉罕的行为表明,不经历这场恐怖,他就不能证实自己的真信仰,不弃绝这个感性的人生,他就不能获得更高的神性的生存。真正的信仰是自己对自己的一场考验,它以恐怖为前提,表现为“恐惧与颤栗”,表现为冒着万劫不复的危险去行动。信仰的“悖论”就在于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不能为自己的信仰提供任何根据,甚至不能“说出”他的信仰,他不能说“我信!”否则他就是过于自信了。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宗教信仰完全是个人的事,上帝也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上帝。“信仰是人的最高激情”,它无理由可言,而是“起于荒诞”。这样,克尔凯郭尔心目中的宗教信仰与教会的通常的宗教教义已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只是一种个人选择的人生哲学,但同时又具有一种“引导大众脱离苦海”的意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