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
一、儒家简介
(一)司马谈:“夫儒者以‘六艺’为法”。(《论六家之要指》)
(二)班固《艺文志》关于“儒”之起源。“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三)章太炎《国故论衡》分儒为三。
(四)胡适:《说儒》。
二、孔子的哲学思想
(一)生平和影响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年幼丧父。少好礼,有志于学。为创立私学第一人,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曾任鲁国大司寇、司空。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十三年,未果。退而讲学,整理典籍。其言论及一生的主要经历,在《论语》一书中,都有迹可寻。除此之外,《春秋左氏传》、《孟子》、《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小戴礼记·檀弓》、《孔子家语》,以及《史记·孔子世家》都各有侧重地描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
历史地位和影响:“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二千五百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二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
(二)对周礼的态度1、公开维护周礼:
(1)批评僭礼行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反对铸刑鼎。
(3)不患贫而患不安。
2、对周礼的补充:
(1)正名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用德化加强礼制:“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3)以贤贤补充亲亲:“近不失亲,远不失举”。
(4)以“仁”为“礼”的核心:“人而不仁,如礼何?”
(三)仁的思想
1、仁的内容。
(1)“仁者爱人”,这种爱是一种基于道德情感的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雍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前者是尽己之心以待人的忠道,后者是推己之心以及人的恕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里仁》)
(2)“仁”的根基则是“孝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3)“克己复礼为仁”。
(4)落实到行动上的以“恭、宽、信、敏、慧”等来律己。
(5)强调“仁”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益处。“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仁的内在性、自觉性。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为仁由己。”
(四)中庸之道
1、中庸是一种至高的德性,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之一。“子曰;‘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中庸是处世做事的最佳标准和尺度。“过犹不及”,“|攻其异端,斯害也已。”“执其两端”。
3、中庸要求遵守一定的标准,但又反对不顾一切地拘守某一固定标准。“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强调中庸的灵活原则,完全服从于他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五)天命鬼神观
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客观必然性的天
2、“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肯定天(命)至高无上的价值理想。
3、“五十而知天命” ,“不怨天,不尤人”——人在天命面前并非无所作为。
4、“子不语怪力乱神”和“祭神,如神在”。(生死:“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六)知与行
1、“生知”、“学知”、“困学”、“不学”。
2、“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故强调“学知”、“困学”,强调“多闻”、“多识”。
3、学思并重。
4、慎言敏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