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与汉代指导思想的第二次转型
封国制度的设置使封国势力膨胀,成为中央政权的心腹之患。
崛起漠北的匈奴对汉帝国虎视眈眈,威胁日重。
儒家学说对内严守君臣名分,反对僭越;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对政出私门;对外严辩夷夏界限,主张尊王攘夷。正好迎合汉帝国现实需要。
儒家学说鲜明的政治倾向及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努力,都与汉武帝时期加强君权、强化中央集权和文化专制的要求不相矛盾。
卫绾上奏汉武帝:“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史记·汲郑列传》)
《轮台罪已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宣帝:“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妄托?”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绝大经纶绝大才,
罪功不在悔轮台。
百家罢后无奇士,
永为神州种祸胎。
于右任《汉武帝陵》
学而优则仕的汉代诠释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
儒师秦延君释“尧典”二字,十余万言;释“曰若稽古”四字,三万言。 (《汉书.儒林传》)
独尊儒术是大汉王朝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领域里的表现,对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和统一的民族意识的形成具有正面意义。
“儒学”获得傲视百家的独尊地位。中国哲学进入经学时代,“学而优则仕”具体化为读经优则仕。
秦朝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已开启“以官为本”的先河,董仲舒的对策及其制度化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官本位思维。由此使中国文化打上了权势崇拜的深深烙印。
在思想和学术领域,则逐渐形成一种日趋僵化的经学思维,不仅窒息了儒学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也抑制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冲动与文化想象力。
民族的文化动因和价值观念有了一个程式化的逻辑--天是有意志的,天道是永恒的;圣人就是道的人格化,儒学就是道的结晶体,一切真理已在儒学经典中完成。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