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竹林七贤
1、生活方式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晋书•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礼岂为我辈设”。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总结说“礼”
马克斯·韦伯:儒家礼教是用“数不胜数的礼仪枷锁卡着中国人从胎儿到死祭的生活。琐碎之极,尤其是一切细节都得信守不渝,简直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这种礼的理想所作的美学式的冷冰冰的控制,把一切从封建时代流传下来的责任义务,尤其是乐善好施的义务,都变成了僵化的符号仪式。”
老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儒家主张“克己复礼”,用礼约束人的言行举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在外延上的无所不包导致功能上的无微不至、无孔不入。
礼可以起到维持社会秩序、强化等级制度、规范人的行为、整合人际关系的作用。
但礼也扼制人的自然欲求,压抑人的个性,不利于哲学进步和思想解放。
在此意义上,魏晋士人放浪形骸、荡检越法的生活方式,既是个性的张扬,也是对礼的否定。
2、清谈风气
清谈又称“微言”、“清言”、“清议”、“清辩”等。
据赵翼《二十二史剳记》:清谈风气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249)。所谓“正始玄风”即指这一时期的清谈风气。
挥麈(麈尾,俗称“拂尘”)而谈,扪虱而坐。
“微言达旦” 。
“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
卫玠体弱而好清谈,在和谢鲲的通宵辩论中发病而亡 。
清谈的命题:有与无、生与死、才与性、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
清谈发源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又受到魏晋易代之际的险恶政治形势剌激。知识分子在表面上作出一种远离现实的姿态,避实就虚,探究玄理,由此形成魏晋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潮——玄学。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