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隋唐哲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隋唐哲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南北,结束了数百年来社会动乱、南北对峙的局面。此后,隋王朝和继起的唐王朝又积极经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拓展疆域,形成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南北文化合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扩大。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下百川” 。
凭借强盛的国力,博大的胸襟,唐文化首先体现出一种容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气派。李唐王朝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通过科举取士荡平阶级,逐渐瓦解了贵族政治,网罗了各路社会精英;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释、道并存、多元并举、和平竞争的政策。
大唐帝国如日中天,傲视群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二、隋唐时代的三教共和
隋唐统治者兼容并蓄,采取儒、道、佛兼容并用政策,由隋代王通倡导的¡°三教合一¡±的局面正式形成。
盛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作¡°诗仙¡±、¡°诗圣¡±、¡°诗佛¡±,可以解读为儒释道三教鼎立在当时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三人信仰不同,却不妨碍彼此之间朋友相处,赋诗唱和。亦可方便的比喻为儒释道三家的和平共处,互通有无。
西风残照中的儒学
由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儒家经学也从分立状态进入统一时代,其最显著之标志,即孔颖达等人奉敕编纂的《五经正义》问世。此书成于唐初,是政治上的大一统格局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此书作为国家开科取士的标准教材,一直被沿用到宋代。
唐王朝将《礼》分解为《周礼》、《仪礼》、《礼记》;将《春秋》分解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与《易》、《书》、《诗》合为“九经”。
从经学的流派看,隋唐的义疏仍属东汉古文经的支流。虽经陆德明、孔颖达等注疏家的努力,但新意无多,总体成就不大。更无力与处在强势的佛教争胜。
花繁叶茂的道、佛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因与李唐皇帝同宗,被加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全国各地立庙祭祀,四时香火不穷。
儒释道三家,以佛教声势最大。隋文帝利用帝王威权调和三教,隋炀帝对佛教天台宗保持了最大的敬意,唐太宗派玄奘西行求法,武则天借助佛教夺取李唐政权 ,唐宪宗迎佛骨来长安落户 。
这一时期,佛教经由两晋南北朝以来,与儒、道两家的相摩相荡,已在中土扎下根来进入成熟时期。有了足够的本钱与儒道两家逐鹿中原,分庭抗礼。其门徒甚多,香火极盛。开始形成众多佛教教派(教门)。
中国佛教宗派的分派现象,是基于对佛教精神的理解差异所致,每一派各有自己的成立背景:有因佛典传译而建立的教派,如三论宗;有传袭印度原典佛教的宗派,如法相唯识宗;有因对修佛法门有特殊观点而自成教派的宗派,如净土宗、密宗及禅宗等;有基于对整体佛法的观点不同而建立起来的宗派,如华严宗和天台宗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