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明末中国社会受到的冲击
A,明亡国对思想的冲击:宋明理学可欲吗?
B,一代士人的反思以及反思被遗忘。
C,现代思想的萌芽被埋藏在被遗忘的思想中。
D,宋明理学的问题:事功能力弱。
E, 两个解决办法: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
实践层面:经世致用。
理论层面:气的一元论。
7.2 气一元论和儒学的重构
A,为什么只有宋明理学成熟后「气」才成为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
B,气论为什么会导致政治思想的重构:实然和应然关系的再确立。
C. 气论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丸山真男把日本的儒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代表是山鹿素行(1622-1685),他提出了理的多元论;第二个阶段的代表是伊藤仁斋(1627-1705),在他那里,理被分裂,格致被赋予物理学含义,而不再有道德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甚么日本接受西方科学比中国早。第三个阶段的代表是荻生徂徕(1666-1728)。徂徕完成了政治理性高于儒家伦理的转化。徂徕这两个字出自《诗经》。据说徂徕的母亲正月里梦见新年在门前插松枝,因此为儿子取名双松,后来由于将军的世子名德松,为了避讳不敢公然的用松字。荻生从《诗经‧鲁颂》「徂徕之松,新甫之柏」句子里取了徂徕为号。徂徕之松,是栋梁之材,颇有自负的意味。事实上徂徕学对日本现代十分重要,它是日本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化之中间阶段。
丸山真男用两个例子解释了徂徕学本质。第一个例子是道入弃母,道入为一农民,因贫穷带着母亲到处流浪讨乞,后来因母亲生了病,他就干脆把母亲丢掉,一个人到了江户。幕府当局把他逮捕,按照当时的意识形态(儒学),他犯了大罪(不孝)。对他这样的人该如何判罪,这是当时思想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朱子学者认为不孝是违反儒家伦常,应该重判。但徂徕却主张轻判。另一个例子是流浪武士为主复仇案。这是日本江户时代十分著名的事件。元禄14年春,天皇派了两位大臣为幕府贺年,幕府为了欢迎,令赤穗地方地主浅野长矩为接待大员。浅野是个粗人,不懂朝廷仪式,幕府命他请教吉良义央。浅野送的礼不够,吉良没有讲清楚。敕使来的时候,浅野丑态百出,吉良不去帮忙,反而讥笑他不识大体。浅野一怒之下,拔出配刀砍伤吉良。浅野因在幕府大殿行凶,被判切腹自杀,没收家产,而吉良却无罪。一年多后,浅野的家臣大石良雄纠集四十七名同僚,杀入吉良家,将其首级献到浅野坟上,然后束手让幕府差人拘禁。当时的正统儒家认为这批人是出于对上级的忠义,应该给予轻判,徂徕则认为应该重判。几个月后,幕府下令这四十七人全部剖腹自刎而死。丸山真男指出,徂徕对这两个案例的意见背后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政治应高于儒家伦理。这正是徂徕学的本质。
众所周知,徂徕学一度是幕府的官学。它表明在江户时代后期,日本政治思想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这就是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分离。即政治正当性不再是道德,而是不等同于道德的理性。而道德则应退到政治之外的领域。然而必须指出徂徕并没有反对儒家伦理。因为如果他是反对儒家伦理,弃母者就应该是无罪。而他只主张轻判,认为弃母者的穷是国家造成的,因此虽然那个人在道德上是错了,但穷却是政治行为的结果,他对此只应付少量责任。而流浪武士虽然是为主复仇,但忠这种伦理价值不应该是国家的政治的基础,而应留在社会和家庭领域。所以这些武士不应判以斩首,而是自杀。这里强调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分。丸山真男并没有讨论气论和徂徕学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去分析徂徕学的起源,无论是山鹿素行,还是伊藤仁斋均为气一元论者。换言之,日本朱子学之解构,和气论直接有关。从思想史内部讲,由于气一元论是实然哲学,不存在着由实然建构应然机制的。它直接的后果是政治领域和自然的分离,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离。它为接受西方现代思想准备了前提。
徂徕学以后,国学在日本开始兴起。即由神道和佛教组成的天皇认同成为一极,而政治行为的背后则是国家理性。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被区分开来。这时日本的文化结构已完成了极类似于现代形态之转化。因此在西方冲击到来时,理性化可以迅速完成。中国的气论发展背后有实然建构应然的机制,因此形成与日本不同的近代思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