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1.“窄”的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宽”的定义:
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资本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不论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除。”马克思有时还把各种货币形式称为“货币的不同的文明形式”。
马克思对货币量范围的论述,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在当今社会,纸币已经基本丧失金铸币固有的保值功能,与用于转账的存款的差别逐渐缩小。在现金和存款的转化条件取消的情况下,宽、窄定义基本没有差别,生搬硬套是会出现谬误的,这一点我们是有教训的。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思想上的束缚和教条主义,将货币量的定义局限为现金或“钱”的范畴,货币政策也以此来确定。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即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
①出于“理论考证”,片面引用马克思的论述。马克思说过,通货的量是指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的理论观点。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因而也就不承认主要为生产资料服务的非现金结算,即存款的转移属货币流通范围。
③依据“实际情况”,现金与存款不能自由转化。在我国过去实行严格的高度集中的资金计划管理制度下,存款和现金不能够自由转化,存款部分总是在银行账户上转来转去,收支相抵为零,也就谈不上存款货币量的探讨问题。
误区:
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实践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
(1)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间的比例。现金过多人心惶惶,而对存款余额的增大简单理解为现金回笼,甚至认为是好事,未能认识到这也是货币供给量增大的表现。
(2)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现金发行过多。由此认为控制现金发行和组织现金回笼是稳定物价的唯一方法。
(3)不承认转账结算领域中的存款属于货币。实际上否定了这个领域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存在。
(4)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简单推论只要现金发行不超计划,预期的信贷平衡即可实现,随即通货膨胀也能制止。
结论:
实践证明,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是包括现金和存款的“大货币流通”范围:
(1)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
(2)正确全面地衡量货币供给状况所必需;
(3)真正解决整个货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条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