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闻诊概念
l、闻诊概念:闻诊是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从而了解疾病的一种诊察方法。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正常声音、病变声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病体的气味、病室的气味,临床表现及意义。
3、闻诊的注意事项:首先要熟悉正常声音和气味,以常衡变。对于某些病声、气味,临证一时不易闻得,而病人多能自觉,可通过问诊而获得。
一、听声音
(一) 听声音的内容
1、声音质地。
2、语言表达情况。
(二)声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正常声音
[临床表现]发声自然,音调和畅,言语清楚。
[临床意义]见于常人。但是,由于人的形质、禀赋不同,故正常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这是生理变化。另外,声音与情态变化密切相关,如因一时情感触动所发的声音亦属正常范围。
2、病变声音
(1)发声
[临床表现]
声音亢奋:发声高亢有力,多言而躁动。
声音低怯:发声低微细弱,少言而沉静。
声重:鼻塞声音重浊。
音哑和失音:声音嘶哑者为音哑,发音不出者为失音。
鼾声:昏睡不醒,鼾声不绝,手撒遗尿。
呻吟:不自主呻吟而扪心或护腹。
惊呼: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
[临床意义]声音高亢,主实证、热证。
声音低怯:多虚证、寒证。
声重:见于外感风寒湿诸邪。
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是外邪袭肺或痰浊壅肺,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所致。
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常是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
妊娠失音,多为胞胎阻碍肾之精气不能上荣所致。
昏睡鼾声不绝,伴手撒遗尿多是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扪心或护腹,多是胸脘或腹痛。
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多是惊风证。
(2)语言
[临床表现]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
错语:语言错乱,说后自知。
狂言,语言粗鲁,语无论次,骂詈号叫,失去理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夺气: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
[临床意义]
谵语,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错语均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狂言:属阳热实证,多见于痰火扰心或伤寒蓄血证。
夺气:是中气大虚之证。
(3)呼吸
[临床表现]
呼吸亢奋:呼吸气粗而快。
呼吸不足:呼吸气微而慢。
呼吸因难:呼吸微弱因难,气来短促,不足以息。
喘症:呼吸因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喘有虚实之分,实喘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虚喘发病徐缓,喘声低微,慌张气怯,息短不续,动则喘甚,但以引长一息为快。
哮症:呼吸急促似喘,声高断续,喉间痰呜,往往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临床上哮、喘常并称。但喘以气息言,喘则未必兼哮,哮以声响言,每与喘相兼。
上气:肺气不得宣散,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咳喘上气,兼见时时吐浊,但坐不得卧;火逆上气则感咽喉不利;或上气多兼身肿。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声。
少气:呼吸微弱,短而声低,虚虚怯怯,非如短气之不相连续,形体状态一般无改变。
[临床意义]
呼吸亢奋:为外感邪气有余,属实证、热证。
呼吸不足:为内伤正气不足,属虚证、寒证。
呼吸微弱困难,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决之危证。
实喘: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
虚喘,是肺肾虚损,气失摄纳所致。
哮症:多因内有痰饮,复感外寒,束于肌表,引动伏饮而发。也有感受外邪,失手表散,束于肺经所致。或久居寒湿地区,或过食酸咸生冷,都可诱发。
咳逆上气,是痰饮内停胸膈;火逆上气,是阴虚火旺;上气多兼水肿为外邪束于皮毛,肺气壅塞,水津不布。
短气:当辨虚实,虚证多由肺气不足;实证常因饮停胸中。
少气:主诸虚不足,是身休虚弱的表现。
(4)咳嗽
[临床表现]
主要辨咳声质地及痰液情况.
咳声紧闷。
咳声重浊,痰清稀。
咳声清脆,干咳少痰或无痰。
咳声不畅。
咳而声低,痰多而易咳出。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
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粘液。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终止时作“鸳鸯叫声”名曰顿咳。
咳声如犬吠样。
[临床意义]
咳声紧闷,多属寒湿。
咳声重浊,多是外感风寒。
咳声清脆,多属燥热。
咳声不畅,多是肺气不宣。
咳而声低,痰多而易咳出,是寒咳或湿咳或痰饮。
咳声不场,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属于肺热。
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粘液,是燥咳或火热咳嗽。
顿咳,常见于小儿,是属肺实,多由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白喉,咳声如犬吠样,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5)呕吐
[临床表现]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于呕。
[临床意义]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呈清水痰涎,多属虚寒呕吐。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物呈粘痰黄水,或酸或苦,多为实热呕吐。
呕吐呈喷射状,为热扰神明。
反胃,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多因胃阳虚,或脾肾俱虚,不能消谷。
呕吐脓汁,为胃痈。
(6)呃逆
[临床表现]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呃呃”冲击声。其声音可有长短,高低和间歇时间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热之邪客胃。
久病呃逆:声低气祛,为胃气将绝之兆。
呃声频频:连续有力,高亢而短,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音弱无力,良久一声,多属虚寒。
呃逆上冲,其声低祛而不能上达咽喉或时郑声,为脾胃气衰,虚气上逆,属虚寒证。
呃声不高不低,持续时间短暂,呃后神清气爽,为进食仓促,或偶感风寒,一时气逆所致,可自愈。
(7)嗳气
[临床表现]气从胃中上逆,出于咽喉的一种声音。其声有高低,发作有快慢,并且布不同气味。
[临床意义]
嗳气酸腐,为宿食不消,胃脘气滞。
嗳声响亮,频频发作,得嗳与矢气则脘腹宽舒,属肝气犯胃。
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为脾胃虚弱,多见久病或老人。
(8)太息
[临床表现] 在情绪抑郁时,因胸闷不畅,引一声长吁或短叹后,则自觉舒适。
[临床意义] 太息为情志病之声,属肝气郁结之象。
(9)喷嚏
[临床表现]气从肺上冲于鼻发出的一种声音。
[临床意义]新病喷嚏,多因外感风寒。外邪郁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佳兆。
(10)肠鸣
[临床表现]腹中漉漉作响,为肠呜。注意声响的不同部位和性质不同变化。
[临床意义]
其声在脘部,振动有声,为痰饮留聚于胃。
其声在脘腹,漉漉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受寒、饥饿时加重,属中虚肠胃不实之病。
腹中肠呜如雷,则属风、寒、湿邪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