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P18
1956年,索洛和斯旺分别提出了新古典模式。
新古典模式的基本假定是:
(1)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变;
(2)产出的增长主要由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推动,且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主要调节作用;
(4)技术变化是中性的
在这些假定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式中,Y表示产量,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r、a、 β为常数,一般情况下有:a +β=1
中性技术
A代表技术
y=F(Ak,l)被称为资本增进型
y=F(k,Al)被称为劳动增进型或者哈罗德中性
y=AF(k,l)被称为希克斯中性
所谓希克斯“中性技术”是指技术进步使产出水平提高了,但并不改变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即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当然,考虑到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还可以表示为:
Y=F(K、L、R、t)式中,Y代表产量,K,L,R代表资本、劳动要素和自然资源投入,乘数因子A(t)用来度量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动的累积效果,F表示函数关系。如果R固定不变,产出的增长率,可根据各投入要素的增加率表示:
P19
该式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相对收入份额),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
新古典模式的理论意义和特点:P19
(1)它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贡献”的观点。并且把技术进步单独列项,作为经济增长最有意义、贡献最大的一个因素独立出来。这种区分和方法论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2)它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比由固定不变变为可变。这样,可以通过调整资本—劳动比来改变资本—产出比,从而增加了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率只有一个唯一值的“刃锋”问题,使经济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
(3)强调了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在新古典模型中,资本—产出比的调整主要不是通过国家干预作到的,而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实现的。
(4)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随着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的增加使资本的生产力递减从而利润率下降,而劳动投入的减少使劳动边际生产力相对增加从而工资率上升,因而收入分配有利于工人不利于资本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