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上座部分出之部派

来源: 2017-09-03 10:12

 上座部分出之部派:

  一、说一切有部:《文殊问经》译为“一切语言部”,《舍利弗问经》和《十八部论》,音译为“萨婆多部”。依真谛疏及清辩第一说,此部是主张一切法(三有为、三世与三无为)皆是实有故,名说一切有部。《文殊问经》的译者,对一切语言部的译名特夹注为:“律主执三世有故,一切可借语言也。”此部一名“说因部”,《十八部论》之“因论”和《部执异论》所说的“说因”,都是此部的译名。也许此部有较偏重论部的倾向,故每于论法时,必先究明因由,因此得名为说因部。有人认为此部与有部是毫无关系的。在诸传中,虽然也有认为此部早于根本分裂时存在,但这与史实并不相符,故不赘言。

  二、雪山部:陈译为“雪山住部”,或“上座弟子部”。依真谛疏说一切有部自上座部别立后,曾有多人不欲与上座部共处,因此逃到了雪山地方另成雪山部。据《述记》的记载,此部因圣贤少,宗义微弱宛若风雪的惨澹,故得此名。这当然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解释,是毫不足取的。关于此部的源流,有人认为就是原先的上座部本身,但亦有人认为系大众部中的一派。也许此部与大众部同样,赞许大天五事故,而有此看法。《文殊问经》和秦译总计部派时,仍将上座和雪山分开为二部。

  三、犊子部:陈译为“可住子弟子部”。依真谛疏,可住是仙人名,因部主的母亲,属此仙人的种族,故名为可住子。就是说,此部为仙人族的弟子所创立故,得名为可住子弟子部。对此,慈恩虽然认为“此理难解”,但其看法仍不出此,还是把犊子(可住)视为婆罗门的通名。《文殊问经》的夹注亦同此。依真谛传,部主不知何许人,但《述记》以为是佛在世时的人,而且引证了《涅经》。《杂阿含经》卷二九(大二、二一二)中,有跋耆子尊者问佛陀述及不堪持二百五十戒,请准许唯依戒定慧三学记载。跋耆子尊者的这种精神,当然足够代表大众部于根本分裂时的跋耆族精神。虽然跋耆子尊者并非十事非法的倡导者,但他的这种勇气,确系继承族性的传统而来的。经十事非法的纠纷后,分出犊子部,而以此部主为佛在世时的跋耆子尊者(犊子尊者),我想乃无不当吧!清辩第一说,对部名的起因,似有牵强附会之嫌,至其分派的因缘则无明文记载了。依宗轮论所言,此部系说一切有部的分流。综观诸传,对此部的分派共有三种看法:一、从正量部出,二、从上座部出。三、早于根本分裂时出。

  四、法上部:《文殊问经》译为“法胜部”《舍利弗问经》音译为“昙摩尉多利迦部”,秦译为“达摩郁多梨部”,《三论玄义》作“法尚部”。此部得名的由来,《文殊问经》的夹注、《述记》以及清辩第一说均同,统为由部主名而来。至于法上,究竟是何等人物,那就不得而知了。依秦译,经量部祖为郁多罗,依藏译即为法上。此部分出的因缘,真谛疏认为:在释《舍利弗阿毗昙论》时,由于见解不同而分出。当时分派的共有四部,即:本部和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不过,《宗轮论》和《部执异论》,并不认为如此,而说是由于解释《已解脱颂》的见解不同而分裂的。《宗轮论》所说的《已解脱颂》,在现今的《舍利弗毗昙》中无该文,或许这是另一异本。关于此部的源流,诸传均认为是犊子的分派。但也有认为系上座部的直接分派;如清辩第三说,即认此部出自大山部。嘉祥在《三论玄义》认法尚部系“旧之昙无德部”,这大概是一种误传,盖昙无德部乃为法藏部的异译名故。

  五、贤胄部:《文殊问经》译为贤部,《舍利弗问经》和秦译为“跋陀罗耶尼部”,陈译为“贤乘部”。依《述记》,此部主是名叫贤之阿罗汉的后裔,故得名为贤部,此部的原名,若如陈译所传为“跋陀罗耶与尼与”,即应译为“贤胄部”,若系跋陀罗耶尼即应译为“贤乘部”清辩第一说,认为跋陀罗耶尼的弟子叫做跋陀罗与尼与,若依此,部主应为跋陀罗耶尼无疑,则该译为“贤”了。关于此部的分派因缘,已如上述。

  六、正量部:《文殊问经》译为“一切所贵族”,《舍利弗问经》音译为“沙摩帝部”。秦译的“三弥底”,陈译的“正量弟子部”,唐译的“正量部”,大概都是根据同一原音--三弥底耶而来。至于秦译的异名--“弥离”的原音则不明。据《文殊问经》译音的夹注:“律主为通人所重故”,则此部名应是“三摩帝”,而该义译为“所贵部”。依清辩第一说,此部的部主叫做沙摩他。嘉祥的《三论玄义》对部名的由来,虽然和诸传的看法相同,亦以为得自部主的名字由来,但他却称此部为“正量弟子部”,而称部主为“大正量罗汉”。嘉祥的这种看法,也许依据真谛疏而来。真谛所译的“正量”,为陈译所说的“三眉底耶部”。慈恩的述记仍把部名叫做“正量部”,但至其起因,看法就不同了。他认为“正量”是誉此部知见正确,没有邪谬,因为此部所立的法义皆为正量。此部的源流,依清辩第一说,为上座部的分派。依他拉难陀有部传和比丘宇尔沙俱罗问论,即为根本分裂的四部之一--为正量部的分出,其他诸传均为犊子部分出。

  七、密林山部:《文殊问经》译为“住山部”,《舍利弗问经》音译为“沙那利迦部”,秦译为“六城部”,陈译为“密林住部”。《述记》解说得名的由来:“近山林木,蓊郁繁密”,故以为部名。《文殊问经》的译者,夹注该山为“律主所居处”,《三论玄义》亦同此看法。有关此部的源流,诸传均视为“犊子部”所分出,唯有清辩第三说,认系大山部的支流,或正量部的一派。其分出因缘已如上述。

  八、化地部:《舍利弗问经》音译为“弥沙塞部”,秦译为“弥沙部”,陈译为“正地部”。依真谛疏说,有一名叫“正地”的婆罗门,出家后得了罗汉果,他曾以韦陀论和毗伽罗论,补充到佛法中。“正地”,是因为部主居俗时,为国师匡正了国境,故被誉为正地。彼于佛法中,仍以韦陀论匡正佛法的不足,故亦称正地。依慈恩的述记,部主居俗时,曾为国王化益庶民,出家后,从他的一派,便叫做化地部。慈恩虽责《文殊问经》把此部视为“不可弃部”,但这怕是他的误会,因为《文殊问经》所指的并非化地部,而是Avantaka部。此部的源流。《宗轮论》以为出自有部,南传则认系上座部直接的分派,清辩第二说,即以为“分别说部”所分出。

  九、法藏部:《文殊问经》及陈译,均称为“法护部”,《舍利弗问经》音译为“昙无屈多迦部”,秦译为“昙无德部”。在诸传中所说的“法密部”、“达摩多部”,即指此部。关于部名的起因,《文殊问经》的译者,夹注为:“律主名也”。依真谛疏,部主法护(法藏)是目连的弟子,而于目连灭后主张五藏说(经、律、论、咒、菩萨),故别成一派。慈恩的述记和清辩第一说,均视部名系由部主得来,关于部主法藏的身世,学者间均推定为:“阿育王时派至孟买传教的昙无德。这种推定与《文殊问经》所说的:目犍罗优婆提舍、昙无屈多迦(法藏)部,起苏婆利师(善岁)”相符故,谅足可采信吧!至于源流,有认为出自“化地部”,有以为上座部直接的分派,更有认为出自分别说部或有部的。

  十、饮光部:《文殊问经》音译为“迦叶比部”,《舍利弗问经》和秦译均为“迦叶维部”,陈译为“饮光弟子部”,尚有一名“善岁部”。《舍利弗问经》的“苏婆利师部”,秦译为“优梨沙部”,即指此部。不过,《舍利弗问经》以为“苏婆利师部”,与“迦叶维部”不同。关于部名的由来,真谛疏解释为“饮光为婆罗门姓,上古有仙,身金色,饮蔽余光,故呼彼饮光。”就是说,部主为彼之后裔,故名为饮光;部主少岁因其性贤有德,所以叫做“善岁”。依慈恩的《述记》,饮光是佛弟子迦留陀夷的氏姓,彼幼年时皈佛出家受道故,名为善岁。《文殊问经》的看法,乃以迦叶比丘为律主名,唯有清辩第一说,认为“善降法雨故,名为正法雨部”。如上节所说,若把苏婆利师(善岁)部主视同阿育王时的目犍连帝须,那么,上述的推定就无立足之地了。就是说,目犍连帝须与饮光之间,假定有师弟,或因有什么因缘,则其部名应为饮光一名了。《舍利弗问经》视此部主为目犍连帝须的理由即在此。不过,《舍利弗问经》到底是把苏婆利师(善岁)部和迦叶维部分开的,所以可能是一派二名的误传,或的确有二派的存在。关于此部的分派因缘,嘉祥在《三论玄义》中说,部主善岁为迦留陀夷子而“撰集佛语,次第相对,破外道为一类,对治众生烦恼者复为一类,时人有信其说者,故别为一部也。”此部的源流,有人认为出自有部,有人认为是上座部直接的分派,更有人认系分别说部所分出。依《舍利弗问经》苏婆利师部,为萨婆多所分出,而迦叶维部,为他卑罗(上座)部所分出。

  十一、经量部:《文殊问经》音译为“修妒路句部”,《舍利弗问经》音译为“修多兰提那部”。秦译的“修多罗论”,及陈译的“说经部”,即指此部。此部一名说转部。依真谛疏,此部之得名,是“唯有一经藏的缘故”。依慈恩的《述记》,此部是以经为正量。而不依律、论的一派,所以得名为正量部,《文殊问经》的夹注,亦同此意。此部的源流,诸传均为出自有部,唯有《舍利弗问经》指由上座部所分出,南传则认系说转部所分出。后世虽有以鸠摩罗多(童受)为部主之流,但这恐与事实不符;盖鸠摩罗多是与龙树、提婆同时代的人故。一般虽把经量部视同譬喻者,但据《婆沙论》卷三八(六二七、一九八下)的记载,譬喻者与经量部截然不同。他拉难陀第四十二章说:“譬喻部为红衣部分裂的诸经部,十八部中不别列举”。

  十二、说转部:《舍利弗问经》译为“僧伽兰提迦部”,秦译为“僧伽兰多部”(又为相续部),陈译为“说度部”《宗轮论》的三译均为“经量部”。关于部名的起因,《宗轮论》说:“诸蕴由前世转至后世,立说转名。依真谛疏:“此部明五阴,自此世度至后世,未得其道者,则五阴不灭,故名说度。”依慈恩的《述记》:“此师说有种子,唯有种子现在相续,转至后世,故名说转。”这些说法,若以《舍利弗问经》(僧迦兰提迦--说转部和修多兰婆提那--经量部是别派)和南传(说转部与经部是别派)来说,就大有问题了,因为南传明指经量部出自说转部,同时清辩、他拉难陀的上座部传和大众部传,亦都只列一名(不是说转部,就是经量部)。如上述此部是主张五阴(或种子)流传相续的一派,当然要与有部别立了。依清辩第一说和他拉难陀第四十二章,说转部一名无上部。依清辩的看法,部名是起因于部主郁多罗而来,秦译亦有“大师郁多罗”的记载,故说转部也许确由郁多罗论师分出。至于此部的源流,《舍利弗问经》和清辩第一说,认为出自上座部,南传认为出自饮光部,清辩第三说和他拉难陀正量部认为出自有部。上述的十二部派,是见于《宗轮论》中的上座部的分派。”

  如果依据十八个部派来说,大众部中除了西山住部和北山住部之外,只有六部派。上座部就有十二个部派。以上这些部派都是逐渐形成起来,这叫做枝末分裂。这就是部派分裂时期。到了佛灭度之后四百多年,健陀罗国有一位国王名叫迦腻色迦王在位时期,他对于小乘教法,更加信奉尊崇。因而使大乘佛教又受到严重的影响。到了道德高超的一位协尊者出现于世以后,为了大宏正法,纠正异说,他就召集了五百个罗汉,再一次来结集三藏教法。又编著一部《大毗婆沙论》,进一步来解释佛典。从这个时候开始,由小乘佛教就发展到大乘佛教的兴旺时代。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