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但是却迟迟难以做到这一点。原因何在?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来看,主要有两条:一是市场经济的程度不高。二是工人的工资太低。
先说第一条。鸦片战争后,曾有外国人将中国的各种质地的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每一种样品的价格。但是,他得到的回信是,中国的这些布匹太便宜了,英国机器工厂的产品无法在中国进行低价竞争。为什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制度出卖其布匹的价格竟不能比最原始的织机上用手工织成的更便宜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程度很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程度较高。那时的农民不单单是庄稼汉,而且还是家庭手工业生产者。农民们利用自己和家人的空余时间生产布匹,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为了布匹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多余的产品才供应给市场。因此,除原料的成本外,简直不费分文,因而棉布的售价也很低。同样的生产方式也曾经长期阻挡英国的工厂产品输往印度,直到英国凭借自己的占领者地位在印度破坏了导致这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土地所有制为止。
当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化道路,并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马克思就曾经告诫俄国不要走这样一条路,否则俄国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而俄国后来恰恰走了这条路,以至于灾难深重,触发了十月革命,此后短短三十余年,尽管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但还是从欧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的超级大国。而当俄国重新回到这条路上时,其国力与国际地位都大不如前了。
再说第二条。有人说机器创造价值,既然如此,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家们不大量使用机器呢?是他们没钱吗?那他们完全可以少雇一些工人,腾出钱来买机器嘛,更何况现在还有银行贷款,可以借钱买机器嘛,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还有一个事实是,发达的英国发明的机器曾经只能在相对不发达的北美使用,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用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公式举个例子。
仍然假定工人的工资为每天24元。假定工人一天工作12小时,每个工人每天创造48元的新价值,其中含24元剩余价值,换句话说,剩余价值率=100%。不过,这个假设的比率是偏低的。“二战后1948年—1988年的美国经济状况表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力剥削率不断增长,远远超过马克思当年所假定的水平,从1948年的170%,增长到1989年的244%。”
假定旧式的机器值1800元,使用180天后报废,每天的损耗为10元,每件产品的原料值10元,在20个工人的操作下,每天生产100件产品,每天产品的总价值中不变资本部分为10元(机器损耗)十1000元(原料)=1010元;可变资本部分为480元〔20个工人的工资),剩余价值部分480元(20个工人提供),共计1970元,因此,每件产品值19.7元。
现在采用新机器,该机器值36000元,使用180天后报废,每天的损耗是200元,但是新机器只需要1个工人操作,每天还增加产量10%,即生产110件产品,每件产品的原料也是值10元。这样每天产品的总价值中不变资本部分为200元(机器损耗)元(原料)=1300元;可变资本部分为360元(15个工人的工资)、剩余价值部分360元(15个工人提供),共计2020元,因此,每件产品值18.4元。
显然,采用新机器可以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从资本家的角度看来,采用新机器反而使生产更贵。这是因为,使用旧机器时,每天100件商品的总成本为不变资本1010元+可变资本480元=1490元,即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4.9元;而采用新机器时,每天110件商品的总成本为不变资本1300元+可变资本360元=1660元,即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1元。因此,如果竞争激烈,那么使用旧机器的资本家可以把商品的价格定为每件1.1元,这样每件商品仍然能给他带来2元的剩余价值,而在这个价位上采用新机器的资本家将无法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只能退出竞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当它对资本家来说有利可图时,才会引起资本家的关心。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
但是,如果我们把工资从每天24元提高到每天30元,剩余价值率降为60%(=18元/30元),那么重复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
单位商品的价值 |
单位商品的成本 |
使用旧机器 |
19.7元 |
16.1元 |
使用新机器 |
18.4元 |
1.9元 |
单位商品的价值不受工资变动的影响,但是单位商品的成本发生了变化,这时采用新机器的单位商品成本更低一些,资本家就会乐于采用新的机器来进行竞争并扩大生产规模。
这个例子表明,工资偏低的确妨碍了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年英国的机器之所以只能在北美使用,也是因为英国的工资太低了,对资本家来说,更多地使用人工更划算。如今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之所以做得不错,与那里的工人阶级通过长期的流血抗争有关。加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迫使资本家不得不向工人阶级让步,提高了工人的待遇。“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也发现,在人工成本上升已经成为私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时,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速度也在加快。
近年来,中国农民工工资开始上涨,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工资形成机制正从传统的“生存工资定价法则”转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法则”。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以前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不费多少钱就可以获得的东西,现在却必须以较高的成本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已经脱离了农村经济,其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已经由生活成本较低的农村,转入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必然要以较高的工资来补偿。当然,这种工资上涨也与长期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关,它也是近些年来通货膨胀累积和爆发的一个后果。
顺带说明的是,在上面的例子中,一旦资本家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新的机器,单位商品的价值就由原来的19.7元下降到18.4元,体现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一原理。这时,原来生产出来的尚没有消耗掉的商品,其单位价值也降为18.4元。在这里,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动态的变化,不再由原来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再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并且这种时间由于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减少。由于现有资本的一大部分,是以商品或物质形式存在的,因而会不断在再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贬值,从而在社会生产率的较高的发展阶段上,一切现有的资本不是表现为资本积累的长期过程的结果,而是表现为相对地非常短的再生产时间的结果。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