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无关
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无关
关于通货膨胀的实质问题,我们到后面再详谈。这里只谈工资上涨与商品价格上涨的关系。由于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因此,这里所谈的也就是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只是,这里的通货膨胀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意义上,也就是人们在媒体上通常所见到的通货膨胀的意义上说的,而不是在通货膨胀的真正意义上说的。对于后者,我们在本书的后面再详谈。
西方经济学认为,现代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即在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为了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解释清楚,西方经济学家们常以工资为出发点,从而暗示工资上涨是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问题的原因。例如,在提到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几乎达到10%的时候,会紧接着提到工资上升了。但是,西方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在1999年末、2000年初,美国工资与价格上涨的顺序是价格一工资一价格。也就是说,价格上涨在先,工资上涨在后,而后是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家们用工资上涨来解释价格上涨,只是为了替金融资本家打掩护而已。要知道,工资只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导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即工资,自然也是要上涨的。否则,即便工资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时不变,那也意味着工资的下降。工资提高是商品价格提高的结果,不是它的原因。从逻辑上讲,如果工资上涨,资本家就要提高商品的价格。那么,工资不涨时,资本家也可以这样做,而且一定会这样做。进而,工资在商品价格跌落的情况下,就永远不会提高;资本家们就永远不会反对要求提高工资的工联和工会。因为资本家们可以利用工资的每一次提高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商品价格,从而把更大的利润放进自己的腰包。但是,既然资本家和他们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以及西方法学家们竭力反对工会,那就说明工资上涨只是减少了资本家们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利润,而不会带来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有人或许要说,工资上涨后,工人的购买力增加了,会导致需求的扩张,于是从需求的角度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对此,马克思回应说,如果由于工资的提高,工人增加了对必要生活资料的需求,那么,对必要生活资料的需求的突然的更大规模增加,无疑会暂时使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提高。其结果是:在社会资本中用来生产必要生活资料的部分将增大;用来生产奢侈品的部分将缩小。因为奢侈品的价格将会由于剩余价值的减少、进而因资本家对奢侈品需求的减少而跌落。如果由于工资的提高,工人增加了对奢侈品的需求,那么工人的工资的提高——在购买奢侈品的范围内——并不会使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提高,只会使奢侈品的买者发生变换。奢侈品归工人消费的数量比以前增加,而归资本家消费的数量则相应地减少。总之,经过几次波动以后,就会有和以前价值相同的商品量在流通。因此,仅仅是在一定的、特殊的、所谓局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工资上涨造成商品价格的上涨。而这只是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平均分配遭到局部干扰的反应,只是一个使特殊利润率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的手段。下面,我们举数值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在上一节的例子中,工资上涨50%,于是剩余价值率下降至33.3%,其他情况保持不变。这样我们得到如下的表格:
表7—4
部门 |
不变资本 |
可变资本 |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 |
已经用掉的c |
成本价格 |
商品价值 |
|
(1) |
(2) |
(3) |
(4) |
(5) |
(6)=(2)+(5) |
(7)=(6)+(4) |
甲 |
80c |
30v |
33.3% |
10m |
40 |
70 |
80 |
乙 |
70c |
4v |
33.3% |
1m |
20 |
6 |
80 |
丙 |
60c |
60v |
33.3% |
20m |
30 |
90 |
110 |
合计 |
210c |
13v |
|
4m |
90 |
22 |
270 |
平均 |
61c |
39v |
|
13m |
|
|
|
在这里我们看到,成本价格提高了,伹是商品价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为剩余价值同步减少了。同时,我们还看到,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降低了。一般利润率等于总剩余价值45m除以总资本345(=210c+135v)即等于13%,也就是说,每100资本获得平均利润13。生产价格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表7-5
部门 |
资本 |
剩余价值 |
商品价值 |
成本价格 |
一般利润率 |
平均利润 |
生产价格 |
|
(1) |
(2) |
(3) |
(4) |
(5) |
(6)=(1)×(5) |
(7)=(4)+(6) |
甲 |
80c+30v |
10m |
80 |
70 |
13% |
14.3 |
84.3 |
乙 |
70c+4 |
1m |
80 |
6 |
13% |
1.0 |
80.0 |
丙 |
60c+60v |
20m |
110 |
90 |
13% |
1.6 |
10.6 |
合计 |
210c+13v |
4m |
270 |
22 |
|
|
270 |
平均 |
61c+39v |
13m |
|
|
|
|
|
在这里,我们看到生产价格的总额与工资上涨前相比没有变化,尽管成本价格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与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相似构成的乙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也保持不变。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高资本有机构成的甲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相对于工资上涨前下降了,而低资本有机构成的丙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则提高了,提高的幅度为5.6%。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一般利润率现象的一般规律是:随着工资的上涨,商品的总体价格不变,高资本有机构成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会下降;但低资本有机构成即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生产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会上涨。
不过,即便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价格发生了这种上涨,但是这一生产部门的资本家的利润率还是下降了,因而也谈不到工资的提高由价格的上涨来补偿。由于总体上工人承受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下降,因此,这种由于工资上涨而造成的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价格的上涨的幅度会小于工资上涨的幅度。同时,由于工人阶级的货币积蓄微薄,甚至要透支消费,因而这种价格上涨也不会削减多少工人以往积蓄的购买力,从而工资上涨在总体上对于工人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上面的例子逆过来看,假如我们先遇到的是后面一种情况,再遇到前面一种情况,也就是说,不是工资上涨了50%,而是工资下降了33.3%,那么,我们将看到,随着工资的下降,商品的总体价格不变,高资本有机构成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将会上涨,而低资本有机构成部门生产的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将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工资下降的幅度。西方经济学一直指责工资刚性,即工资能升不能降,导致资本家难以靠进一步地牺牲工人的收益来获得更多的利益。这里的分析则表明资本家的产品的价格才是刚性的。在这里,在某些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工资上涨,商品的平均价格就上涨;工资下跌,商品的平均价格就下跌。至于不以工资为转移的商品价值对这种变动的隐蔽的调节作用,却是资本家的“经验”说明不了的。既然西方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理论越不出资产者的生活所囿于的界限,因而他们只能将(部分)资本家陈腐的生活感悟加以系统化,赋以学究气味来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大厦。于是,即便他们不是出于为资本家的利益辩护的目的,也会把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西方经济学有意无意地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消费品生产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构成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计箅通货膨胀,自然更是可以似是而非地用西方计量经济学手段,并选用特殊时段的数据来“证明”通货膨胀源于工资上涨。他们一方面把通货膨胀的罪责推到工人或者工会的头上;另一方面以此来恐吓工人不要追求涨工资。
在前面阐述简单商品的情况时,我们曾经提到,价格是商品在货币上的价值表现。那么,在变了形的商品情况下,价格就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变了形的价值)相对于货币的表现。因此,价格的变动除了受生产价格的变动影响外,还受货币币值变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生产价格的上涨就如同价值量的上升一样,与通货膨胀无关,它只不过表明商品所包含或所分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增加而已。正如冬季大棚里出产的黄瓜卖得比夏季大田里出产的黄瓜贵,并不代表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一样,它只不过表明前者同量的商品中凝结了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即便工资上涨在变了形的商品经济中会导致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价格甚至市场价格的上涨,它也与通货膨胀没有什么关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