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德育过程的结构
一、 德育过程的结构
(一)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 教育者
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 受教育者
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3、 德育内容
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深浅层次。
4、 德育方法
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门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和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二)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1、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2、 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
(三)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
注意三个方面:
1、 教师对学生提外在道德要求时应注意学生现有道德发展水平;
2、 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3、 促进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四)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