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
我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4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历史,有关档案管理思想的孕育和萌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些思想缺乏完整性和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而将有关档案现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专门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档案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实践是古老的,在实践过程中,先人们也会有一些档案管理的经验,但没有升格为学术研究,所以没有形成一门学科。
二三十年代,中国档案学进入了萌芽期,其推动力主要表现在:
1、行政效率运动:1933年,国民党发起“行政效率运动”,目的是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在这场运动中,举办了《行政效率》杂志,刊载了大量文章。
2、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史学界开始关注近代史的研究,当时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学术机构对整理明清档案非常重视。在整理过程中,史学界对如何科学地整理与利用档案进行了总结反思
(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档案学的某些思想,是通过总结整理明清档案实践活动中的经验而获得的。
(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
3.近代意义上的档案教育的创立
1938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
1946年3月,殷仲麒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
上海的中国档案函授学校以及其他的短训班、讲习班
著作与杂志
周连宽:县政府档案处理法,1935
程长源:县政府档案管理法,1936
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1938
龙兆佛:档案管理法,1940
秦翰才:档案科学管理法,1942
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1946
黄彝仲: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
周连宽:档案管理法,1947
殷仲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1949
杂志:1935年《行政效率》杂志出版了档案专号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文献特刊》,我国史学界研究档案学的最早刊物
档案研究的特点:
第一,汇集了行政界、史学界、档案教育界三大领域的档案学研究成果
第二,档案学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机关档案室
第三,档案学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图书馆学的影响
第四,档案学的研究领域限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的整理
(二)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起步,为20世纪的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又提供了一次良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中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档案学研究的特点:
1、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马列主义,注重对档案工作时间经验的提炼与概括。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
2、以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不仅仅限于档案室。
3、档案学建设借鉴了当时苏联档案工作的理论。
(三)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包括档案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开始走上了恢复、整顿、发展和提高的道路。
二、中国档案学建设的主要成就
1、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
2、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3、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4、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5、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成绩显著
6、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成绩斐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