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研究:现状与历史

来源: 2017-09-22 15:52

 政治研究:现状与历史

概要(Overview):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讨论政治问题,围绕如何组织安排社会集体生活而发表各种观点和意见。与此同时,在政治实践中,也在尝试各种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制度。本章依据历史发展线索,分别从中国和西方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政治研究的推进过程,勾画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从比较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中国和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两种具有不同起源的文化形态。那么,在政治研究方面,中国和西方社会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在政治研究方面具有什么不同特点?在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政治方面如何交汇?又会发生什么冲突和碰撞?这些冲突和碰撞在今天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如何?这是本章中所触及的更为深层的问题。

核心问题(Key Issues):

‚ 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历程和结构性特点

‚ 中西方政治观念的差异

‚ 政治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政治研究在中国

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回眸

中国人对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远。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前771年的夏、商和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甲骨文和钟鼎文,并编撰整理出了《尚书》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不少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记载。在商朝,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已经有所体现。到了西周时期,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旧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这种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围绕着的关系以及统治手段等问题各抒己见,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等等。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以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霸道。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这些政治学说,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以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董仲舒改造了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糅合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面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了正当性论说。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因此,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败,中国陷入空前危机,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巨大分化,政治研究出现新的转机。

晚清统治者中的守旧派,出于统治利益和惯性行为模式,企图继续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精神支柱,维护其君主专制和家族统治。但面对内外交困局面,他们也不得不退却,实施所谓新政,并与1905——1906年先后派遣两个代表团前往欧洲考察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统治阶层中的开明人士,即所谓的洋务派,积极推动中体西用洋务运动,以求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但因传统政治架构和制度掣肘,也因多重力量纠合挤压,其政治意图最终未能达成。

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进步人士的政治研究热情。他们一方面努力从传统中开发革故鼎新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试图从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中寻找富国强兵之道。在一度掀起的学习西方热潮中,涌现出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通过著书立说、迻译名著,甚至改革实践,介绍和倡导西方现代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设计中国的政治蓝图。

1898维新运动失败,主张通过渐进改良实现君主立宪的革新派受到重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派,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践三民主义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实施五权宪法和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方案。

分合交替、王朝循环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逻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走出这种传统发展逻辑的第一次尝试。但是,由于社会对民主宪政的权威缺乏共识,结果,旧权威的垮台反而造成统一权威的缺失。中国地方各派政治势力展开角逐,中国历史进入军阀割据和混战时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催生了由共产主义者所组成的革命派力量。1920年《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问世,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深远影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实施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政治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反帝反修等理论成为那个时代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题;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神话,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相对分权的政治发展策略,而改革开放、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一系列完善政治制度的相关问题成为政治研究的主要课题。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