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科学?
政治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科学?
19世纪以来,政治学开始了科学化的进程。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行为主义革命”的影响,政治科学化更成为一种政治研究的时尚。
所谓“行为主义”(Behavioralism),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它是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科学化研究方法和学术潮流的统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二,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其三,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当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其五,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展了政治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政治学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在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界最为盛行,并由此得到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盛名。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上。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经验研究方法,对政治行为的分析注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经验理论模型的建设,极力倡导观察的客观性及“度量”(measurement)的可靠性。行为主义者严格区分“规范问题”和“经验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他们强调政治学研究要做到价值中立。在他们看来,一切缺乏经验资料支持的命题都只能当作假设,而不能当作结论。经过经验的检验后,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才能成为确实的知识。
今天,行为主义政治学已经衰落了,但是,它所倡导的行为研究和分析、政治科学研究的原则以及在个体政治行为研究(政治社会化研究)、团体行为研究(如博弈理论、决策论等)、具体政治行为研究(选举、投票、暴力、革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仍然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毫无疑问,政治科学化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清楚地界定了“事实”(客观的可以经验证明的)和“价值”(主观的意见和规范或伦理的信念)的界限,提供了区分真假命题的公正而可信的手段,因而也为我们获得关于政治世界的客观知识提供了路径。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和衰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即,政治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科学?
政治科学为可以量化的政治领域和政治问题提供了精确、客观和中立的研究途径,但对于政治生活大量的不可量化的领域和问题,却显得无能为力。概括而言,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一下三个难题:
(1)数据问题:科学实验需要有精确的数据和可观察的实验。但是,无论如何,人类不像可以送进实验室的可否,也不像可以再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究竟如何获得关于人类行为的“经验型”数据仍然是一个问题。没有准确的数据,我们怎么开展科学研究来验证我们的假说?在那些无法获取实证数据的领域,也许我们只能采用非科学的手段。因此,科学研究在政治领域的适应性只能被限定在很小的范围。
(2)隐性价值问题:严格地说,科学研究是一种客观的研究。但是,政治研究模式和理论要实现完全的客观是非常困难的。在政治领域中,事实和价值掺杂在一起几乎无法分开。因为政治学理论本身就建立在人性、人类社会以及国家角色等假说和信念的基础之上,这些假说本身就隐含着一定的价值。以科学自我标榜的行为主义学说、理性选择理论和系统理论本身就存在着保守主义的价值“偏见”;女权主义政治理论也正是建立在有关性别的性质和意义的假说之上。除数据统计分析之外,政治科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摆脱隐性价值,因而,其科学的真实含义难免受到质疑。
(3)价值中立问题: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倡导“价值中立”而著称。所谓“价值中立”,就是强调政治研究应当事先价值袪除,主张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在研究过程中排除任何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纯粹客观的研究和分析。然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家可以实现价值中立的研究,而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政治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相关。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经济地位、个人同情心等等,使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关于政治和周围世界的一系列认知和预想。这也就是说,在政治领域,绝对公正客观和科学中立的研究几乎不可能。实际上,相比较而言,“对获取可靠知识构成最大威胁的也许还不是来自于这些偏见,而是来自于鼓吹所谓‘政治中立’的时候根本不承认‘偏见’的存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