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客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就其内容来说,它主要是指政治资源,但并不仅限于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
(1) 生产资料:劳动是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生产资料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 物质财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财富的积累就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物质财富的占有就意味着力量的拥有。同时,物质财富又具有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权力:首先,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形成和活动中的技术要求;其次,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
(3) 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而强制和制约是政治权力的基本特征。作为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暴力包含着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这种表述来自恩格斯的观点:“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暴力的强弱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暴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暴力工具的技术水平和适用程度等因素。
(4) 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主观构成因素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
(1) 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不过,由于政治权力主体有个人和群体之分,因而政治权力主体能力素质的实际含义也不一样。就个人来说,其能力素质主要有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经历阅历、性格意志,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分析判断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等。而对于群体来说,主要包括群体的教育水平、心理素养、体能素养、文化传统、成就状况等等。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基础。
(2) 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其主体不同而相异。个人的身份资格主要是指个人的资历、所担任的职位、所具有的威望以及某种血缘关系或法定关系的继承资格等等,概而言之,个人身份资格就是人的社会政治角色。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
(3) 理论与策略:理路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作为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理论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多少人的利益和要求,即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符合于多少人的利益。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的方式,因此,策略是与实际政治生活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等复杂因素秘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策略是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和保持的关键。
(4) 组织:组织是若干人的有机集合。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要素。
关于政治权力的主观和客观构成要素的分析是建立在权力主体和客体的分析基础上的。从权力要素本身的性质来分析,我们还可以从物质资源(刚性资源)和精神资源(柔性的)两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下表概括了政治权力构成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
物质要素(刚性的) |
精神要素(柔性的) |
(1) 物质财富(wealth) l 物质财富既是一种力量,也是获得力量的手段,它包括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自然资源。在政治生活中,掌握了对物质资源的支配权,就意味着拥有了对他人和社会的控制力。 l 在经济社会中,物质财富作为权力的要素,其重要性日显突出。 l 对物质财富的支配有不同方式:直接占有和间接影响财富分配。 |
(1)意识形态(ideology) l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的支配力量,它体现为“文化的领导权”或“文化的霸权”(hegemony)。掌握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也就拥有了对他人和社会的控制力。 l 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思想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l 意识形态作为权力要素,具有可变性,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不能构成权力,反而消减权力 |
(2) 组织和规则(organizations & norms) l “团结就是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组织本身就是力量。同时,组织也提供使别人不得不服从的法定权威。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是政治权力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l 各种社会规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提供了规制人们行为准则和力量。 |
(3) 社会舆论(consensus) l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共意见,是一种道义力量。它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代表或主导社会舆论,意味着拥有了某种道义力量。 l 控制社会舆论、垄断舆论工具(媒体)既是权力实现的手段,也是权力实施的结果。 |
(3)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 l 它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和象征,代表了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和角色。 |
(3)专业知识(knowledge) l “知识就是力量”。专业知识作为权威的力量,对于权力个体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它也会强化个体的社会地位作为权力要素的作用 |
(4)暴力(violence) l 暴力或军事力量是最直接的强制力。正如毛泽东所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l 暴力是权力的后盾,一般作为一种威慑力而存在。暴力的使用往往是最后的选择。 |
(4)道德(moral) l 道德观念作为社会心理认可的行为准则,它本身不能成为权力,但道德评价却构成权力的要素。 l 道德观念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一样,是文化积淀的产物,它的作用在于为行为人提供道义力量。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