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和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
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早期的发展研究理论,它的理论代表分布在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要阶段,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从17世纪到19世纪形成于西欧和北美,而后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并在19、20世纪转入南美、亚洲和非洲大陆。它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领域变化的多个方面,是一个革命的进程、系统的进程、全球的进程、长期的进程、阶段性进程、同质化进程、不可逆转进程和进步的进程。
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特征,进而研究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路径,是现代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性(duality)划分,是现代化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点。这种纯学术上的划分,尽管受到了批评,但对于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之结构性特点进而进行社会类型研究具有较大帮助。现代化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给出了区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基本标准和指标。
l 经济性指标
从经济的角度讲,现代性是指工业和服务业在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并起着主导作用的社会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现代社会除了用人均国民收入和国内总产值来衡量外,还可以用其他指标加以衡量,如:
(1) 非生命能源是否取代人力和畜力,作为生产、分配、运输和通讯的基本特征;
(2) 经济活动从传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
(3) 机械和技术是否取代手工工具而成为主要的生产手段;
(4) 第二、第三产业在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性方面是否超过第一产业;
(5) 生产、消费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单位是否实现专门化;
(6) 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自我持续能力——至少足以经常提高产量和增加消费。
l 社会性指标
从社会角度讲,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社会分化和整合的程度不同。现代化理论运用结构功能主义方法,分析“泛能化的”传统农业社会和功能专门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不同特征,指出“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社会整合”和“行为模式”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社会标准。
l 政治性指标
政治学家比较多地从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政治文化的变化几个方面去解释现代社会和现代化。政治学家对现代政治的标准由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权威的理性化,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和专门化,大众参与以及文化的世俗化,是现代政治的基本标志。一个现代政治体系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 具有高度差异性和功能专门化的政府组织体制;
(2) 政府结构内部高度一体化;
(3) 以科层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体制,理性的和世俗的政治决策程序;
(4) 政治决策和行政决策数量多、范围广、效率高;
(5) 人民对本国的历史、领土和民族性有广泛和有效的认同;
(6) 人民怀有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政治体制,公民的利益表达得到鼓励;
(7) 政治角色的分配依据个人成就而不是归属关系;
(8) 司法和制订条理以主要是世俗的和非特指某一人的法律制度为基础。
总之,现代化理论认为,实现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制度化、理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现代化进程就是经济的市场化和工业化(15、16世纪开始兴起的以财产的私人所有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过程,即资本主义化)、政治的多元化和民主化(允许多种组织、集团和党派的并存,并确定选举组阁和限任制度,来适应扩大的政治参与)与文化的世俗化和理性化。
领域 |
传统性 |
现代性 |
政治 |
专制的、封建的、宗教的 |
民主的、法治的、科层的(官僚化) |
经济 |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工业化、专门化、规模化、集中的 |
社会 |
乡村的、宗族的、宗教的、稳定性 |
城市化、福利化、分化与整合、社会流动 |
个人 |
保守的、被动的、依赖的、情感的、等级观念、社区价值取向 |
开放性、参与型、独立性、平等性、个人利益取向 |
文化 |
宗教的、迷信的、宿命论的、自然的、教育不发达、封闭的 |
世俗的、理性的、功利主义、现代主义、普及初等教育、大众传播 |
现代化理论认为,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内源自发型,即现代化的动力来自国家内部,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自然演进的过程。而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则属于外源被动模式,即现代化是外部压力和外力推动的结果。因此,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现代化就是引进或输入西方文明机制,克服和改造传统因素的过程。因此,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策略就是:(1)输入西方文化以改造传统文化;(2)积极争取经济援助,引进资金、技术,实行经济资本主义化或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造;(3)通过移植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早期的现代化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西化论”。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理论受到批评。首先,人们对“现代性”和“传统型”两分方法提出质疑。现代性和传统性非此即彼的“二元”模式,将凡是不属于现代性的理想都被简单地贴上传统性的标签,这就掩盖了传统社会的差异性,而社会之间的差别正决定它们各自发展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不同的发展道路。其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是互为消长的关系,现代化就意味着“去传统性”,然而从许多方面看,现代性是对传统性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现代性不仅和传统性并存,而且它本身可以强化传统性。另外,现代性概念同样模糊,它没有把现代和西方区别开来,没有指出现代性在多大程度上是西方的,西方社会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现代的。它使用西方社会的、特别是英美社会的制度和价值观念为中心的观点来评价各民族的进步,首先从西方社会的一般形象获得“现代性”的属性,然后又把这些属性设想为现代标准。所以,它被认为试图把历史上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特殊价值观念和制度普遍化,是价值观念上的帝国主义,实际上是种族中心论的产物。
早期现代化理论的议题已经被后人所深化。依附理论站在现代化理论的对立面,审视了它的基本命题;政策分析把现代化理论所提出的宏观理论模式,进一步转化为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研究;新政治经济学(New Political Economy)则重新考察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相关性。今天,关于政治稳定与现代化的关系理论,“全球化”的理论,民主化的理论等,都可以被看作是对早期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和修正。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发达国家发展问题的研究,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化理论”或“第二次现代化理论”(Post-Modernization Theory)。如果说经典现代化理论描述了一个工业化世界,那么,后现代化理论则探索了工业化以后的发展。后现代化理论是关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思想集合,它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新趋势。
领域 |
第一次现代化 |
第二次现代化 |
政治 |
民主的、法治的、科层化 |
知识化、国际化、个性化 |
经济 |
工业经济、工业化、专业化、集中化 |
知识经济、非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 |
社会 |
工业社会、城市化、分化和整合、福利化 |
知识社会、非城市化、分散化、社区化、网络化 |
知识 |
知识科学化、普及初等教育、大众传播 |
知识产业化、普及高等教育、创新社会化 |
文化 |
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经济主义 |
文化多元化、文化产业化、生态意识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