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文化的类型及其基本内容
一、政治文化的分类
由于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等各不相同,因而各国政治文化千差万别,纷繁复杂。为了从总体上准确把握政治文化,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分类。
如何对人类政治文化进行分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目的、方法和价值取向。综合中外学者的各种观点,我们认为,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政治文化进行如下分类:(一)根据人们的参政倾向和政治体系开放程度,政治文化可以分为参与型和服从型。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自由、民主、平等观念是主导观念,公民具有参政的强烈愿望和一定能力,而政治体系也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社团政治向公民开放,为其参政提供比较畅通的渠道;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中,等级观念、服从观念、义务本位观念等是主导观念。政治只是少数达官显贵的专利,政治体系相对封闭。大多数社会成员参政意识淡薄,参政能力低下,只是被动接受少数人统治的政治客体。
(二)根据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政治文化可以分为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冲突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文化中各亚文化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协调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各亚文化之间差异不大,从而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混合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之间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冲突和人际关系冲突尚未形成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三)根据社会成员对于自身在政治过程中影响力的看法,政治文化可以分为参与型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和地区型政治文化。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人们知道自己是国家的公民,相信自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非常关心政治,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在臣属型政治文化中,人们也知道自己是“公民”并关注政治,但是他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卷入政治的。他们自认为其政治影响力仅限于谈论当地的官员,组织社团的兴趣也不大。一句话,这种文化条件下的人们,自认为政治影响力极其有限,因而缺乏政治激情。在地区型政治文化中,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只认同身边的事物。他们没有什么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很少谈论和关心政治,更谈不上参与政治的激情。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国家是纯粹的参与型、臣属型或地区型政治文化,往往是三种类型不同程度的综合体。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群体,上述分类不是没有意义的。(参见〔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34页;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1~42页。)
(四)根据对政治文化功能的认识,政治文化可以分为理想型或尽善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或工具型政治文化。理想型政治文化往往把道德、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从人性善出发,认为国家是实现人类共同幸福的社会组织,统治者是为了社会公益进行统治,因而极力推崇国家及其统治者。现实型政治文化则是把政治价值原则与伦理道德原则进行严格区分,认为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是道德完人,因而必须用权力、权利来制约权力,用法律来规范所有政治活动。
(五)根据政治文化的历史演进,政治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一般来说,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基础和简单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其中,专制主义、等级观念是这种文化的核心。国家最高统治者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拥有精神垄断权;而广大社会成员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视为“草民”,安于天命,任人宰割,对政治持有一种可怕的冷漠、观望态度。个人崇拜、宗教狂热,是这种政治文化的又一“景观”。现代政治文化则相反,它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其中,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这种文化的核心。广大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迷信,不盲从,能用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
(六)根据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政治文化可以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又可分为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奴隶制社会政治文化和封建制社会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这一文化的特点是统治阶级往往将其伦理原则融入他们的政治文化之中,以维护其政治统治。在反封建斗争中逐步形成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其主要内容是民主、平等、自由、分权制衡等政治原则和政治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基础之上,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关系相适应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表现为广大群众的强烈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决策和政治领袖的高度信任感、认同感和支持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集体主义原则是政治评价的基本标准等。
上述诸种分类,前面五种首先源于西方学者,今天我国大多学者也普遍认可。最后一种分类,主要是我国少数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其代表是王邦佐等人主编的《新政治学概要》和王惠岩主编的《政治学原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些教材的作者认为,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的分类是不科学的,只有以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进行基本分类才有科学的意义。西方政治学者往往按“传统”与“现代”来划分政治文化,其实质就是把自己的政治文化作为样板而强加于其他国家。(参见王邦佐等主编《新政治学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347页;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239页。)
我们认为,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分类标准的确定以及由此所进行的分类,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因而不能完全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以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为标准对政治文化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划分方法,但不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为政治文化除有阶级性外还有民族性的特点。如果在对政治文化进行分类时只坚持阶级划分是唯一科学的方法,那么如何理解政治文化的特征?从具体论述看,按阶级性质划分政治文化也有待深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既然作为一种类型,是否应具有共同的特征?这在有关作者的论述中没有提及。二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有无明显的特征?如果有,那是什么?三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化的内容应如何表述?用应然表达是否有充分的说服力?这些问题都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与之相关,还有一个对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关于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含义,在西方政治学者看来,这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不同政治文化。前者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等级观念、迷信盲从、缺乏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国家至上和个人崇拜等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商品经济为内容的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民主、平等、自由和权利本位观等为主要特征。而中国学者则有其不尽相同的认识。我国著名政治思想史专
与
明确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含义,二者的关系也会不言自明,即由于二者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政治制度等完全不同,因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政治文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