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决策的模式
政治决策的模式
人们通常认为,政治决策就是政治领袖凭借个人的经验与智慧所进行的运筹帷幄的活动,如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驭民之术等。这基本属于经验型决策。由于决策在现代社会各方面的管理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决策活动也逐步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在科学的原则下研究决策的模式、程序和技术等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实效性。在科学型的政治决策中,人们从长期的政治生活实践中发展出三种有影响力的决策模式,即理性决策模式、渐进理性决策模式和综合审视决策模式。
1.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可分为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完全理性决策模式是一种完全的选优方法,它强调决策者在决策时,根据对完备信息所作的分析进行理性的决策。而理性是指利用特定的价值标准预测和评价行为的后果,依此为基础选择最优的备选方案。完全理性决策的步骤包括:(1)问题的确定(和/或量化),(2)信息的收集与整理,(3)全面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案,(4)预测每一种可行方案可能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并根据价值标准(如成本收益分析准则)分析确定各方案的优劣秩序,(5)选择最优方案。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决策者能借此制定出最小代价和最大收益的合理政策。
完全理性决策模式无疑是最优化的,但它在知识、信息和确定性等方面要求甚高,而且还要全面分析影响决策的所有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所有备选方案,最后选择最优的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和限制。因而人们在实践中发展了一种既坚持理性方法又能切实可行的决策模式,即在寻求最优方案时,并不要求全面收集所有信息,全面分析所有备选方案,而是在信息比较充分的基础上,选取若干适宜且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从中挑选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就是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即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无法具备完备的知识、收集完备的信息、做出全面地分析,而只能有限地做到。
2.渐进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是在现行政策和惯例基础上制定新的决策,它只对以往的政策作局部的调整和修改,可以被看作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换句话说,考虑到现实条件的复杂性和信息资料的不完整性,渐进决策方法以现行政策为基本方案加以修正,而不是全面更替现行政策。
渐进决策模式实际也承认决策过程并不完全是理性过程,决策者不需要对现行政策进行全面的检查,在进行决策时可根据以往的经验实现渐进改良,对现有政策作局部的调整,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渐进决策模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决策者不必全面列出可行方案,只需考虑与现行政策相关的方案并加以调整和改进;(2)决策者只对有限的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和评价;(3)决策者要重点关注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整和适应,将问题简易化;(4)将注意力放在纠正、减少现有政策的缺陷上,不强调对目标和方案的重新选择。其宗旨可概括为,稳妥调适,渐进发展。
渐进决策模式的优点在于,适合行政人员的有限理性能力和复杂的客观环境,决策成本较低,决策具有稳定的连续性,因而具有可操作性。但它不适应于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也不利于处理现代社会发展所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
3.综合审视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与渐进决策模式各有其局限性,前者因对决策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抱有完全的信心而过于理想化;后者因强调渐进调适而过于保守,难以真正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因此,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既能综合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的优点,又能克服其缺点的综合性决策模式,这就是综合审视决策模式。
综合审视决策方法要求决策时,对决策问题既要从宏观又要从微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灵活运用理性和渐进方法。宏观上,运用渐进决策方法把握决策方案的基本要素,不拘泥于细节,避免理性方法求全的不现实性。微观上,倾向于利用理性方法对重点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避免渐进方法的应付态度和模糊性。
综合审视决策方法只要求决策者调查分析经过选择的重点问题和方案,而不必全面调查分析所有问题和细节,缩小了分析的范围,节约了成本,同时又能保证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我国的改革政策基本上就包含有综合审视决策模式的因素。三、政治决策的程序与原则
现代的科学型决策与传统的经验型决策不仅在决策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在决策的具体过程中也遵循着合理的程序和步骤,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具体而言,政治决策包括以下程序和阶段:
1.界定问题,确立目标。这是整个决策过程的起点和首要环节。问题是实际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或是各种需要加以解决的矛盾。认清了差距和矛盾所在,就能设定决策目标,为方案的规划奠定基础。
2.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就应对决策问题和目标进行调查和分析,拟定预选方案。调查分析一般而言要弄清问题的性质、原因、现状和发展、相关因素、条件和后果等。方案规划一般按方案构思和细节设计的步骤进行。
3.预测评估和确定方案。拟定好各种备选方案之后,要对方案进行预测和评估。预测包括对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和对各种方案在可能的条件下预期要产生的后果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决策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比较和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寻求最优方案。
4.试点检验,跟踪观察。重大决策在制定后并不马上付诸普遍实施,而是经过试点,在试点实验中跟踪观察,检验该决策在现实条件下,在预定时间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决策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5.政治决策的实施。
科学性的决策除了要遵循合理的决策程序外,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就整个政治决策而言,这些原则主要有:
第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包括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理论依据。科学的指导思想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认识客观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科学的理论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了解政治决策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决策效率。
第二,目标性原则。正确而明确的决策目标是政治决策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只有设定正确合理的目标,整个政治决策才能成功并取得较高的决策效果。错误的目标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
第三,最优化原则。即要求决策者从实现政治决策目标的多种方案中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最优方案是能以最小成本实现决策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它要求应从具体情况出发,而不能不顾现实的制约。
第四,利益性原则。如前所述,政治决策关乎利益的分配和协调,因此,决策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政治决策的最大效能。协调照顾各方的利益同时还体现了民主性的原则要求。
第五,协调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各类政策不能相互矛盾,在共同战略目标
之下,各类政策要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政策系统,不能政出多门,互相抵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