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精囊肿瘤(Tumor of Seminal Vesicle)
精囊肿瘤(Tumor of Seminal Vesicle)
精囊原发肿瘤较少见,多为邻近器官如前列腺、膀胱或直肠癌蔓延而来,早期可有血精,也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或盆腔深部及腹股沟处疼痛。
[US表现]
1 左右精囊形态大小失去对称性。
2 患侧精囊囊腔扩张。
3 精囊内有实性肿物引起的低水平回声。
4 前列腺癌的声像图表现。
[CT表现] 在CT上可见精囊不规则膨大,与周围脂肪界限模糊,精囊角消失。原发肿瘤常以精囊为中心,而继发性肿瘤的中心位于邻近的原发病灶。
[MRI表现] 精囊肿瘤在MRI上表现为精囊增大。当肿块局限在一侧精囊腺内,可见精囊内肿块影局部向外突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信号提高但不如正常精囊腺信号提高明显,呈相对低信号。当肿瘤突破精囊腺向外或邻近器官向精囊腺蔓延时则表现为粗囊腺外形不规则,与周围脂肪界面模糊,精囊角消失。
[鉴别诊断] 精囊肿瘤主要需与精囊慢性炎症相鉴别。精囊慢性炎症多波及两侧,对称性均匀增大。边缘光整,膀胱精囊角正常或稍变小,偶尔可见精囊的钙化,CT较敏感且具有特异性。
第六节 子 宫
一、宫颈癌(Carcinoma of the Cervix)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育龄妇女,以35~55岁最多见。90%以上为鳞癌,腺癌约占5~%。临床确诊主要依靠阴道镜检、细胞学及活组织病检。现代医学影像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的分期。宫颈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所处的阶段。现在多采用国际妇产科协会制定的宫颈癌临床分期:
表2-7-5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分 期 标 准
O期
Ⅰ期
ⅠA
ⅠB
Ⅱ期
ⅡA
ⅡB
Ⅲ期
ⅢA
ⅢB
Ⅳ期 原位癌
肿瘤局限在宫颈内
镜下侵犯宫颈
临床侵犯宫颈
侵犯到宫颈外,但无盆壁或阴道下1/3浸润
侵犯阴道的上2/3,但无宫旁浸润
有宫旁浸润
侵犯阴道下1/3或盆壁
侵犯阴道下1/3但无盆腔壁浸润
侵犯盆壁或出现无其它原因的肾积水
远处器官转移
[CT表现]
阴道内填充栓子后CT扫描可清楚显示宫颈,其表现因子宫形态与位置而异,但外缘光滑,与周围脂肪组织分界清楚,直径不大于30mm。宫颈浸润性癌可见宫颈增大,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随着肿块生长,可累及宫旁及盆腔内其他脏器。约半数病例肿块内有低密度区,提示肿瘤坏死。肿瘤向外蔓延表现为向子宫外伸出的分叶状不规则之软组织密度影,诊断邻近脏器的受侵应特别谨慎,因消瘦病人缺乏脂肪或肿瘤贴近脏器均可使脂肪界面消失。如发现直肠膀胱受累或盆壁软组织不对称即诊断明确。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淋巴结转移。
CT在宫颈癌上的主要作用是分期和了解手术或放疗后有无复发。CT对宫颈癌分期总体准确率为66~68%,在发现Ⅱ、Ⅲ期上较临床分期准确,并能更可靠地显示Ⅲb病变。
复发肿块在CT上较易发现,多表现为盆腔正中膀胱与直肠间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不等,边界不规则,中心可有坏死,常蔓延至盆壁,可见伸向闭孔内肌的条状软组织影。肿瘤复发亦可表现为直肠膀胱受侵或淋巴结、肝及骨骼转移,放疗后的纤维组织与复发肿块的鉴别不难,前者仅见于宫旁,而后者则有盆腔和腹膜后的多处肿块。
[MRI表现] 宫颈癌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与子宫颈肌层不易区分,但较子宫周围脂肪呈相对低信号;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较子宫粘膜信号稍低,较宫颈肌肉呈明显相对高信号。
MRI对宫颈癌的分期具有重要价值。O期和ⅠA期宫颈癌在MRI上难以发现。ⅠB
期癌肿T1加权像上主要表现为子宫颈较粗,T2加权像癌肿较宫颈粘膜呈稍低信号,但较宫颈基质及肌层信号呈明显高信号,可显示基质部分或完全破坏。宫颈癌易向下侵犯阴道壁,主要表现为在T2加权像上低信号的阴道壁内出现高信号,在矢状位上观察较清楚。癌肿浸及子宫旁(ⅡB期)则在宫旁区见弥漫或局灶的异常信号,子宫周围脂肪内出现异常低信号,境界模糊或清楚,子宫旁静脉丛受推移等。ⅢB期癌肿侵犯盆腔壁如肛提肌、梨状肌及闭孔内肌等,使其形态异常,T2加权像上信号提高,尚可导致泌尿系梗阻,肾盂积水。Ⅳ期癌肿则侵及膀胱、直肠或肺等远处器官转移。
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癌也称子宫体癌,占整个妇女肿瘤的第四位,常发生在绝经前后妇女,因子宫内膜腺体过度增生形成。其病理分三型:1 弥漫型:癌组织遍及大部或全部子宫内膜常侵及肌层;2 局限型:病变累及子宫内膜一部分,可伴有肌层浸润;3 息肉型:癌肿向宫腔突出呈息肉状,浸及范围较小。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出血、排液,晚期出现下腹疼痛。早期诊断主要靠诊断性刮宫和细胞学检查。晚期癌组织可直接浸润肌层并向宫旁附近蔓延,进一步可累及直肠、膀胱等邻近器官,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髂外、髂内及闭孔淋巴结。血行转移以肺、肝多见。
[US表现]
1 早期子宫内膜癌显像无明显改变。主要靠诊断性刮宫来确定。
2 中晚期表现子宫增大,轮廓尚规则,宫腔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伴有光点、团块状回声分布不均匀。
3 肿瘤阻塞宫颈口时宫腔呈无回声区,由积液或出血所致。
[CT表现] CT的价值主要是决定肿瘤有无浸润及其术前分期。由于肿瘤组织之CT值与正常肌层或平滑肌瘤相似,因此在宫体癌未引起子宫增大时,CT平扫不能发现;如肿瘤侵及子宫壁1/3以上,则注入造影剂后,肿瘤组织不均匀强化。当宫体癌使子宫增大时,则表现为宫体的不对称或局部分叶状增大,密度不均匀,含低密度的肿瘤坏死区。肿瘤累及宫颈可使宫颈增大。宫旁受累时可见正常脂肪界面消失,以及延伸到附件而形成的三角形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当发生广泛盆腔播散时致所有脂肪间隙消失,形成“冰冻盆腔”。如堵塞宫颈内口可致子宫积液,积血或积脓。
CT扫描的作用在于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和肿瘤分期,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MRI表现] 较表浅的子宫体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的信号对比差异不大,而只表现为子宫内膜的形态 轮廓和厚度轻微变化。宫腔高信号区的厚度测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一般育龄妇女大于9 mm,绝经后妇女大于4mm,即考虑内膜异常。但MRI不能区分浅表肿瘤和单纯的内膜增厚。当肿块较大时,宫腔增大,T1加权像呈等、低信号,T2加权像信号有提高,但较子宫内膜信号低,可见呈相对低信号的分叶状块影。高信号的内膜受压向一侧移位。宫体癌侵及肌层,T2加权像上低子宫壁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影,低信号的结合带不完整。值得注意的是绝经期妇女结合带较薄,常显示不清,而此对正是宫体癌的发病高峰,所以通过结合带是否连续来判断深部侵犯会出现假阳性,应予重视。
MRI能较好显示宫体癌侵犯宫颈、宫旁及盆壁、淋巴结等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鉴别诊断]
1 粘膜下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亦在B超声上表现为宫颈或宫腔低回声区,CT和MRI上表现为宫内肿块,须与之鉴别。子宫肌瘤边界规则,回声较均匀,CT出与肌肉密度相仿。MRI上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尤其在T2加权像上信号衰减呈低信号,与一般癌肿的高信号截然不同。
2 绒毛膜上皮癌:其发生多在妊娠、流产后或继发葡萄胎后,子宫增大,宫腔及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患者血液HCG提高。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妇女,常伴宫腔积液等征象可与其作鉴别。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