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计算机体层成像

来源: 2017-09-25 15:48

  

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HounsfieldGN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问世的。CT不同于普通 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它开创了数字成像的先河。CT所显示的断层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明显优于 X线图像,使 X线成像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及其病变得以显影,从而显著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CT作为首先开发的数字成像大大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继CT之后又开发出MRIECT等新的数字成像,改变了影像的成像技术。由于这一贡献,Hounsfield GN.获得了1979的诺贝尔奖金。

第一节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CT成像基本原理

    CT是用X线束从多个方向对人体检查部位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而不用胶片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人计算机处理。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见图21。扫描所得数据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称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数字矩阵,见图22。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pixel),并按原有矩阵顺序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像素组成的灰阶图像,是数字图像,是重建的断层图像。每个体素X线吸收系数可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不在此赘述。

二、CT 设 备

    CT装置发展很快,性能不断提高。初始设计成功的CT装置,要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扫描,扫描时间长,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在4分钟以上,像素大,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低,图像质量差,而且只能行头部扫描。经不断改进,扫描时间缩短,图像质量改善,并可行全身扫描。但扫描方式仍是层面扫描。1989年设计成功螺旋CT又发展为多层螺旋CT,才由层面扫描改为连续扫描,CT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此前,在20世纪80年代还设计出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对这三种装置分述于下。

(一)普通CT
    
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查部位进行扫描;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数据也可存储于磁盘或光盘中。CT成像流程及装置如图23。扫描方式不同,有旋转式和固定式,见图24X线管采用CT专用X线管,热容量较大。探测器用高转换率的探测器,其数目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计算机是CT心脏,左右着CT的性能。计算机用多台微处理机,使CT可同时行多种功能运转,例如同时行图像重建、存储与照相等。普通CT装置将逐步由SCTMSCT装置所取代。
(二)螺旋CT
    
螺旋CT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滑环技术使得X线管的供电系统只经电刷和短的电缆而不再用普通CT装置的长电缆。这样就可使X线管连续旋转并进行连续扫描。在扫描期间,床沿纵轴连续平直移动。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故得名螺旋扫描。扫描是连续的,没有扫描间隔时间。不像普通CT那样,一个层面接一个层面地扫描,有扫描间隔时间,结果是SCT使整个扫描时间大大缩短。螺旋CT的突出优点是快速容积扫描,在短时间内,对身体的较长范围进行不间断的数据采集,为提高CT的成像功能,如图像后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螺旋CTCT发展史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今后CT发展的方向。近年开发的多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了螺旋CT的性能。多层螺旋CT可以是2层,4层,8层,10层乃至16层。设计上是使用锥形X线束和采用多排宽探测器。例如16层螺旋CT采用24排或 40排的宽探测器。多层螺旋 CT装置(例如 16层)与一般螺旋 CT相比,扫描时间更短,管球旋转360°一般只用0.5s,扫描层厚可更薄,一般可达0.5mm,连续扫描的范围更长,可达1.5m,连续扫描时间更长已超过100s
    
改进螺旋CT装置的研究主要在探测器上,包括用超宽、多排探测器和平板探测器。SCT给操作带来很多方便:检查时间缩短,增加了患者的流通量;容易完成难于合作或难于制动患者或运动器官的扫描;一次快速完成胸、腹部和盆部的检查;有利于运动器官的成像和动态观察;对比增强检查时,易于获得感兴趣器官或结构的期相表现特征。获得连续层面图像,可避免层面扫描中所致小病灶的漏查。在图像显示方式上也带来变化,连续层面数据,经计算机后处理可获得高分辨力的三维立体图像,实行组织容积和切割显示技术、仿真内镜技术和CT血管造影等。还可行CT灌注成像。 在临床应用上,多层螺旋CT可行低辐射剂量扫描,给肺癌与结肠癌的普查创造了有利条件;扫描时间的缩短,使之可用于检查心脏,包括冠状动脉,心室壁及瓣膜的显示,而且通过图像重组处理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的软斑块。MSCT所得的CT血管造影使肢体末梢的细小血管显示更加清楚。CT灌注成像已用于脑、心脏等器官病变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的观察,通过血容量、血流量与平均通过时间等参数的测定,可评价急性脑缺血和急性心肌缺血以及判断肿瘤的良性与恶性等。
    
综上所述,SCT,特别是MSCT拓宽了检查与应用范围,改变了图像显示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诊断水平。MSCT的应用也带来一些诸如患者扫描区辐射量增加和图像数量过多,引起解读困难等问题。对此已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MSCT每次检查将提供数百帧甚至更多的横断层图像,按常规办法进行解读和诊断,是极为费时和困难的。如果观察由计算机重组的图像;例如二维或三维的CT血管造影,则较为省时和容易。当前重组图像已可做到自动与实时。其次利用计算机辅助检测,对具体病例的大量图像先由计算机进行浏览,用CAD行诊断导向,则可简化解读与诊断的程序,省时、可靠。当前CAD在乳腺疾病及肺部疾病的应用上已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

(三)电子束CT

电子束 CT又称超速 CTultrafast CTUFCT),其结构同普通 CT或螺旋 CT不同,不用X线管。
EBCT
是用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四个环靶所产生的X线进行扫描。其结构见图27。轰击一个环靶可得一帧图像,即单层扫描,依次轰击4个环靶,并由两个探测器环接收信号,可得8帧图像,即多层扫描。EBCT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可短到50ms,可行CT电影观察。与SCT一样可行容积扫描,不间断地采集扫描范围内的数据。EBCT可行平扫或造影扫描。单层扫描或多层扫描均可行容积扫描、血流检查和电影检查。多层扫描有其特殊的优越性。

EBCT对心脏大血管检查有独到之处。造影CT可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内部结构,对诊断先心病与获得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了解心脏的血流灌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借以评价心脏功能。扫描时间短,有利于对小儿、老年和急症患者的检查。但BCT昂贵,检查费用较高,有X线辐射,心脏造影需注射对比剂,又有MSCT MRI的挑战,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