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来源: 2017-09-26 20:05

 一、清商曲与清商三调:

 1、清商曲又叫清商乐,简称清商、清乐,一般认为共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主要指“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共包括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江南一带的各种民歌、民间歌舞,以及根据这些歌曲填词或改编的乐歌,他是在汉、魏以来的相和歌,像和大曲以及江南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通常按产生地区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两大类。

 

 2、吴声歌和西曲歌

吴声歌原是东晋以来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原以徒歌形式,乐府采集后配以管弦,常用乐器为:箎hu、琵琶、箜篌konghou、笙、筝等,其结构通常为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也有部分五言三句或长短句的,内容较多为家庭儿女风情,其音乐的特点是曲尾有一个虚字唱出的“送身”。

 

西曲歌产生于荆、郢(ying三声) 、樊之间,约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民歌,西曲的句法结构较吴声为多样,除五言和长短句外,还有四言和七句的,分舞曲、倚歌两种形式,舞曲多为集体歌舞,倚歌形式不祥,西曲的特点是曲尾有个虚字或实词的“送和声”,有些且较长大。

 

 3、清商三调

清商三调,即清、平、瑟三调,它是中国音乐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种乐调体系。

先秦时期,清商三调曾一度繁荣,上至皇帝,下至文人,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清商三调实践的篇章。

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又与江南民歌、荆楚西声交融,清商三调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隋唐时期胡乐在中原的盛行,代表中国传统乐调的清商三调理论逐渐不为人们所理解。

清代中晚期,些问题已受到乾嘉学派的关注,进入二十世纪,杨荫浏、丘琼荪、沈知白、张世彬、夏野、黄翔鹏、吴钊、丁承运、陈应时、王得 、丁纪园、冯洁轩等诸多学者对这一重大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学术观点:A清商三调乃指三种调式B清商三调乃指三种音阶C清商三调乃指三种调高。

 

二、〈〈 石调.幽兰〉〉

     是由梁代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所见为唐人手抄本,它是目前唯一见到的用文字记述弹奏手法的琴曲,为古琴减字谱的前身,此曲借深山幽谷的兰花,抒发文人隐士的清高思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曲中已出现散音、按音和泛音在音高上相一致的旋律,尤其是它常用具有纯律特色的三、六、八、十一徽位上的按音和泛音,这说明至少在六世纪以前,古琴音乐已正式应用了纯律音阶。

 

三、 荀勖xu笛律

      两晋律学家荀勖字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数”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数之法为:他做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 、徽、变徽、六孔全按为角音。(其黄钟长二尺八寸四分四厘有奇。约相当于姑冼律长度的四倍。)如果不加以校正,按三分损益法,求各音孔与吹孔的距离如下:

 

宫音=18    角音=28.4444    徵音=24    变宫=18.9629    商音=16

变徵=25.838    羽音=21.3333

 

但荀勖规定的官孔是以姑冼及黄钟律从管首下度之,尽律之长而为孔。即距吹口为:

7.111(姑冼)+9(黄钟)=16.111

如此,则该笛各音孔与吹口的距离实际均较用三分损益法算出之数少1.888寸。即1816.111=1.888寸,这就是荀勖的管口校正数。

 

四、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人。他在乐律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次提出了十二等差律。(《隋书》称之为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以黄钟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主黄钟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即

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杯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黄钟=9

林钟=6+0.0101=6.0101

太簇=8+0.0101*2=8.0202

南吕=5.3333/0.0101*3=5.3636

姑冼=7.111+0.0101*4=7.1515

应钟=4.7407+0.0101*5=4.7912

莛宾=6.3209+0.0101*6=6.3815

大吕=8.4279+0.0101*7=8.4986

夷则=5.6186+0.0101*8=8.4986

夹钟=7.4915+0.0101*9=7.5824

无射=4.9945+0.0101*10=5.0953

中吕=6.6591+0.0101*11=6.7702

黄钟=8.8788+0.0101*12=9

何承天的新律不但基本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到黄钟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大小半音之间饿差距,已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

 

五、歌舞戏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乐器伴奏的戏由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百戏有直接的渊源。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等。它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