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隋唐五代音乐(下)
一、 西域音乐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ka)什(shi)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所谓“西域音乐”,一般是指我国西部各民族音乐,以及中亚和印度等地的音乐。
二、苏袛婆
苏袛婆,北周到隋唐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公元568年,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的皇后,阿史那氏带来了龟兹乐及擅弹琵琶的龟兹乐工苏袛婆。苏袛婆其家世代为乐工,他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
苏袛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习了西域所有的“五旦”“七调”等宫调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袛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氏乐调体系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
三、法曲
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中演出。法曲源于民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一些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衰。
四、大曲
“大曲”又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舞和舞蹈,含有多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大曲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
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
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这三部分分遍(段),各曲的各部分遍数多不一。大曲到宋代逐渐产生变化。
五、变文
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味相结合的形式说唱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僧讲”、“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也多称变文,多为佛教经义与佛教故事,如《法华经变文》、《目莲救母变文》后来变文的内容扩大了,包括与佛教无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楚灭汉兴王陵变文》、《
六、 参军戏
原称“弄参军”。唐宋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最初为一节目名。后发展成主要由参军、苍鹘(hu二声)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引人发笑的演出形式。
七、燕乐二十八调
燕乐二十八调是隋、唐、五代、辽、宋间燕乐所用宫调。因长期应用于宫廷燕乐及民间俗乐,对宋、元以来的词曲、戏曲、说唱以及器乐等俗乐具有影响,故亦称“俗乐二十八调”。二十八调在传统上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分类,其“四调”系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隋唐燕乐是四均(四种调高),每均七调(七种调式);第二种认为隋唐燕乐和宋以后燕乐是七均(七种调高),每均四调(四种调式)。由于有有关理论今已散失,隋唐时的二十八调的确切音位及其理论系统,迄今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八、八十四调
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之一。其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
九、 三种音阶
古音阶——我国的七音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变徵变宫的七声音阶,又称“旧音阶”、“雅乐音阶”。
新音阶——我国的七声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清角与变宫的七声音阶,又称“清乐音阶”。
俗乐音阶——我国的七声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清角与闰的七声音阶,又称“燕乐音阶”、“清商音阶”。
十、 犯调
唐代就已经形成的宫调理论,越出本宫音阶的范围侵犯另一宫,即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种音阶的音。亦即异宫相犯的“旋宫”,在本宫音阶不变的条件下,改用音阶中另一音作为主音(调首),构成另一种调式,从而侵犯或改变原调的主音,形成同宫异调。
十一、移调
唐代就已使用的音乐术语,指乐曲一调移至另一调。
十二、《乐书要录》
是一部通俗性的乐理理论专著,成书于久视光年(700年)出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武则天之命编撰。该书10卷,已失,目前尚存3大卷。它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
十三、《教坊记》
唐开元年间,崔令所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铁闻的著作,全书一卷,共分78条目。卷末所载325首曲名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今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本与《古今说曲》本近人任半塘有《教坊记笺订》对比多有阐发。此书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记著集成》是研究唐代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十四、《羯jie鼓录》
唐代南单撰。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唐代传入中国,开元时盛行。此书前录首叙羯鼓源流、形状,次叙玄宗以后有关故事。后附录羯鼓诸宫曲名。调多用梵语,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版本主要有《宝颜堂秘笈》、《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诸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出版。
十五、《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唐人段安节为补《教坊记》之不足所著。全书一卷,有40个条目,段安节善乐律,能自度曲,主要是对开元以后的音乐、歌舞、俳pai优、乐器等问题的考证,并录有歌舞艺人,可考知唐代音乐体制的变化,是研究唐代后期礼乐制度、音乐、舞蹈、戏曲发展轨迹的宝贵资料,可补《教坊记》之不足,该书被《唐书》、《文献通考》、《乐府诗集》所采纳。
《中国古典戏曲记著集成》辑有校勘本,比较通行的版本有《守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本《读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