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近代报业的传入和民族近代报业的兴起
近代报业的传入和民族近代报业的兴起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
(二)国人自办的报纸
1.外国人在华办报的背景
19世纪初,随着外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一批西方传教士、商人来中国办起不同于邸报的新报,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报业。在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在中国办主要是宗教报刊。
2.主要的报纸有
•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 时间、地点——1815年在马六甲出版
• 创办人员——由英国伦敦布道会教师威廉·米怜(William Milne)担任主编,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负责技术方面。
• 版面特点——《每月出版一期,每期5页,全年合订一卷。为了适合中国人阅读习惯,该报采用中国书本式,类似中国线装书。该刊于1872年停刊。
• 内容特点——作为一份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新闻报道方面的内容非常的少。
3.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 (1)外国人在华办报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 (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 (3)外报的出现,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报业的产生。
(二)国人自办报纸
• 1.出现背景及早期报纸
• 在外报的影响和刺激下,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近代报业开始兴起。
•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最早的中文日报。
• 1874年王韬在香港主编的《循环日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论著称的报纸。
2.第一次办报高潮
• (1)出现背景
• 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运动中,出现了中国民族近代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2.特点
• 第一、 与外报相反的发展线路。外国人办报是由远到近,由沿海到内地。国人办报是由内地到沿海,由中国而外国。
• 第二、 与外报相比,国人所办的这些报刊均属政治家办报。
• 第三、 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
• 第四、 品种多样。如1896年清末著名小说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指南报》,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1897年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黄澄源在上海主编的《算学报》是我国最早的专业性科技报刊;1898年康同薇、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的《女学报》是我国最早的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刊。
• 第五、 办报与办学会、办学堂相配合。
3.主要报纸
• 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澳门的《知新报》、湖南的《湘学新报》与《湘报》、天津《国闻报》等。
3.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 (1)出现背景
•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先后在海内外创办二百多种报刊,把中国近代民族报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2.著名的报刊
• 孙中山领导创办的《中国日报》(香港)、《民报》(东京),于右任在上海主持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等。
三、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 (一)无产阶级报纸的发展
• (二)民营报纸的发展
(一)无产阶级报纸的
发展
• 1.从1920年到1949年的30年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新青年》季刊、《布尔什维克》杂志、《红旗日报》、《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华北《人民日报》等一系列中央级报刊。
• 2.出版的地方报刊和面向工人、农民、军人、学生、妇女的各种报刊数以千计。
3.创建了新华通讯社和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两大新闻媒介。
• 4.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特别是经过1942年延安整风和改革,奠定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新闻理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
1. 《申报》
•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创刊,1949年停刊。
• 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等人集资创办。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史自任总经理接办后,成为著名大报。
• 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 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
•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2.《大公报》
(2)复刊后的大公报
•
• 复刊后对报纸进行新闻改革,声明社训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其社评见解独特,对时政有所批评。该报很快名闻国内,一跃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报纸和舆论界的代表之一
• 1. 报道和评论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 2. 不畏强权,也不被高官厚禄所收买。
• 3. 影响力十分巨大,受到各方重视。
• 4.培养了一大批名记者名编辑;
• 5. 赢得了国际荣誉,获得了世界认可。
• 6.其运作模式也有可供今人借鉴之处。
•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的加紧,《大公报》主张抗日,并发表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西北通讯,首次披露了红军长征情况。为了应变,《大公报》开始筹备南方各版,
• 抗日战争爆发后,它坚持抗日立场,鼓舞民心士气,对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1941年4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推选为当年最佳外国报纸,获荣誉奖章。
•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上海版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公报》重庆版、上海版先后停刊。天津版改名《进步日报》,旋又恢复原名,迁至北京出版,主要报导财政经济和国际问题。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