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审计研究的案例方法
审计研究的案例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所发生的典型审计案例,思考重大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结果昭示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务,还是表明审计实务界对现有审计理论缺乏科学理解,进而为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审计实务的改进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审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案例研究是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完美结合、服务于教学导向和实务解剖的最佳方法。
一、审计案例研究的设计
案例方法与统计分析法同属实证研究的范畴,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案例方法为小样本研究,通常为单一样本,特征是“由小见大”;而统计分析法为大样本研究,样本量过小(如30个以下)将不满足统计检验的要求,特征是“小题大做”。
借鉴管理学的尖峰理论(提倡“扬长”)和木桶理论(力主“避短”),审计案例研究通常针对影响力较大的知名企业(如上市公司)和审计师(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通过成功审计案例学习如何扬长,另一方面通过失败审计案例学习如何避短。除了需要满足知名度、震撼性的要求之外,审计案例研究还需要考虑典型性(普遍意义)、真实性(材料可信度)、启示性(思想深度)和新颖性(时效和关注度),具有特色和亮点。
按照惯例,审计案例研究的步骤可设计为:(1)引言,说明案例价值或写作背景;(2)基本案情,简要交代案例发展脉络,如审计三方关系情况及审计处理结果;(3)专业分析,体现认识深度和专业水准;(4)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可以总结推广的先进经验或失败教训,解决现实问题。
判断审计案例研究的质量,主要考虑在内容上是否紧扣审计主题,是否交代清楚了基本案情(提出问题),是否有独到的审计视角(分析问题),是否有深入的启示与反思(解决问题),是否具有较大的工作量。
二、审计案例研究的代表作
透过一系列真实、典型而又深刻的案例研究,可以串起审计行业前进的足迹,揭示审计行业背后的规律。
李若山编著的《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1998),堪称审计案例研究的典范。编者系统研究了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审计界所发生的真实、具体的审计诉讼案例,范围包括传统与典型审计案例、非会计报表类审计案例,金融证券行业审计案例、其他行业(如工交、商业、运输、医疗)审计案例,针对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情况及涉及的审计过程,认真查找审计人员在具体诉讼案例中是否存在审计程序上的缺陷以及所应承担的审计责任,思索每一重大审计案例对完善、改进审计理论有何启示与教训。
刘华编著的《审计案例研究》(2009),也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编者全方位而又循序渐进地研究了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审计报告案例、内部审计案例和内部控制案例等专题内容,既能涵盖审计的核心领域,又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如内部控制这一重要分支)。在研究过程中,秉承“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宗旨,既重视经典审计案例的追溯和回顾,如西方引领审计模式发展的英国的南海公司(the SouthSea Company),美国的麦克森·罗宾斯(Mckesson & Robbins)药材公司和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三大案,以及我国影响最大的银广夏和东方电子审计案;还立足于中西方最新审计实务发展,注重最新审计案例的搜索和跟进。这些案例再现了中西方审计行业发展的主要轨迹和重大事件,也有助于揭示审计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审计案例研究的特点
案例研究法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一种,优点在于事件真实、具体,易引起共鸣,研究命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研究结论也具有务实性和现实适用性;由于案例公开后可供利用的信息更为充分、透明和确定,有助于提高审计案例研究的深度和质量;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和法定审计制度,还为审计案例研究注入了鲜活、丰富的元素。但案例研究毕竟是个案研究,较多地体现出特殊性与个性,很难顺理成章地与普遍性、共性相挂钩。案例研究法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案例的选取应以典型、重大和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为前提;案例的分析应深入到宏观背景因素,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案例的结论应经过充分提炼,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案例研究比较适宜的命题条件,是诉讼及其判例发生较多的情形。在选择偏好上,既可以优先研究影响力较大的新颖案例,也可以研究开发主要供教学用的经典案例。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