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明初戏曲声腔演变
一、南戏声腔的演变
明代前中期,戏曲的重要变化体现在新的戏曲声腔的兴起。主要是民间戏曲声腔的戏曲。北方以弦索腔为代表。南方以四大声腔为代表: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1.南戏诸声腔的兴起:
特征:顺口而歌,音律简单随意。伴奏简单,多用人声演唱。锣鼓帮衬。“帮腔”、“滚调”(P146)
滚调释义:滚调是一种流行在明代民间的戏曲演唱方式,一般是用五言七言的白话诗的形式演唱,敷叙曲文或剧情,民间演唱中用它们添加在原有传统剧本曲词之中,既能起到将深奥的曲词通俗化,浅显化的作用,又能在最易于调动观众情感的时候反复渲染。滚调是一种民间戏曲的舞台创造,便于民间搬演文人创作的剧本。
2.四大声腔的简述:
明代前中期,南戏在南方有四种流行比较广泛的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称为四大声腔。
(1)弋阳腔:弋阳腔是南宋末年流传于江西弋阳地区的南戏与当地方言土语以及地域民俗相融合,“辗转改益”滋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地方腔调。因发源地而得名“弋阳腔”,它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地声腔,足迹遍布两京,湖南,安徽,广东,福建以至云贵等地。弋阳腔也被称为是中国高腔戏曲的鼻祖。
特色:保留了宋元民间南戏的演出特色,音乐简单,体制自由,以锣鼓为主要乐器,在唱法上,其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多用地方俗语,以帮腔和滚调为主要特色。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有南方温柔敦厚之韵雅,又兼有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2)余姚腔:余姚腔是出自浙江余姚、慈溪一代的南曲声腔,出现较晚,流传于明代成化年间。
特色:文辞通俗,音乐简单,“杂白混唱”,“以曲代言”的唱诵风格。
品味:流行于民间,为文人士大夫所不齿。
(3)海盐腔:
特色:唱腔清静柔婉,讲究徒歌,声腔委婉细腻,多用官话,“音如细发,响彻云际,文人犹喜,每度一字,几近一刻。”
海盐腔为曲牌联套体结构的传奇体制,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演唱时,角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而不用丝竹乐器。采用官话,也有“滚调”唱法。若清唱时仅用拍板或以手拍板来代替。腔调清柔、婉折、细腻,为官僚,士大夫所爱好。
品味:昆山腔兴起以前,海盐腔普遍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4)昆山腔:起源于昆山地域,以苏州府属地昆山,太仓为起源地的民间声腔,在明代前中期,昆山腔在四大声腔中影响力比较小,仅限于苏州府地区,后来由于魏良辅、梁辰鱼对戏曲的改革,昆山腔迅速流向全国,取代了海盐腔在士大夫心目中的位置。
特色:唱腔尤其优美,“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
初为民间清唱,后经民间音乐家魏良辅改革,人称“水磨调”,转音若丝,流丽悠远,优美高雅,细腻婉转,适合表现细腻复杂之情感,演出舞蹈性很强,形成了典型的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形成江湖十二色,音乐乐队体制完备,结构完整,由于受统治阶层喜爱,人称“官腔”。昆山腔在伴奏方面一改“不托管弦”的南戏范式,而使用了“笛、管、笙、琵”等管弦乐器,同时,他的曲调是四大声腔中最雅化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