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档案学理论建设
档案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档案现象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档案学是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科学。
一、对档案现象的理解
档案的出现是人类有意识并有目的地保存主体产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它是人类社会实践行为的真实记录。而与档案为核心的相关现象,如档案管理、档案文化、档案意识等都是依靠主体性活动而得以进化和发展的。因此,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及其现象的学科,其实质是对人类自为性行为的研究。
1、研究对象的不稳定性
与自然现象的研究对象相比,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稳定的、规律性极强的自然世界,而是随着社会主体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运动着的“人为”产物,它是一种极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的异质性事物与现象。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自为性与异质性,要求研究主体能够从变化着的档案现象入手,去探求档案及其现象与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2、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
实体层面。
理论层面。
实践层面。
二、档案学研究主体与对象的关系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对档案及其现象自觉意识水平的提高与创造能力,对现有研究水平和准确定位与超越能力,及对历史与目前档案学术研究现状的批判能力是构成其准确把握档案及其现象的运动规律推动档案学术研究,档案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学术研究主体性在科学研究行为中的科学表现。
1、创造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创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创造,即对档案学未来发展图景的建构与理论体系的观念性假设。二是微观的创造,即以一种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发现过去没有被研究主体认识到的档案的本质要素和档案现象。
2、超越
档案学在人的需要被满足和人的能力的不断发展的互促互动中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势,并有着一种自觉趋于更高目标的倾向,促使档案学在历史的积累和革新过程中不断创造和超越。
3、批判
档案学批判是建立在档案社会实践基础上,能够对档案学科发展直到推动作用的建设性批判,是对现实的档案学术研究与档案实践,社会主体对档案学术研究的需求之间差距的一种积极探索,通过批判能够使档案学术研究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选择档案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体迫切需求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力求缩短学术研究与社会主体需求之间的差距。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