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剧种

来源: 2017-10-05 18:38

 中国戏曲的著名剧种有:

 

四大声腔之一的昆腔

 

清代昆曲(流行于江苏一带),经过几代文人的加工整理,吸取了海蓝腔、弋阳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后更加丰富,曲调舒徐婉转。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鼓板、锣等,剧本主要是传奇性的。表演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舞台艺术上继承了古代民族戏曲表演经验,创造了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隆庆、万历以后传入各地,对许多地方曲种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声腔系统,但自清代中叶之后逐渐衰落。解放后为了挽救这种古代遗产,整理改编了《十五贯》等传统剧目。使昆腔有了新的生命。南昆(昆曲)、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在清代称为四大声腔。

 

中国国粹—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播最广泛的剧种,也称国戏,已有 200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并吸收了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唱腔属板腔体,以西皮、二黄为主调,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鼓、锣、饶、钹等乐器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多是虚拟性程式动作。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多次改革发展。对各种剧种影响很大,传统剧目在 1000个以上。京剧已被世界各国看成中国的戏剧代表。

 

粗犷豪放的秦腔

 

秦腔流行于陕西及邻近各省,明中叶以前在陕甘一带民歌基础上形成。发展过程中受昆腔、戈阳腔、青阳腔的影响。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按节拍,节奏鲜明,唱句基本为七字句,音乐为板腔体。明末清初传入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影响。成为梆子腔(乱弹)体系中的代表剧种。流行于陕西省的秦腔,以西安乱弹为主,又有同州梆子(东路梆子),西路梆子(西府梆子)和汉调桄桄等支派。秦腔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解放后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有《血泪仇》《三滴血》《赵氏孤儿》等。

 

激越高亢的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东北、内蒙等地,它是清乾隆末年山西薄州梆子传入河北形成的。也有人认为直接源于北曲弦索。在发展中受秦腔、京剧的影响,以梆子按节拍,唱腔高亢,表演细腻,解放后得到发展。

 

活泼自然的评剧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一带,早期叫“蹦蹦戏”“落子”,起源于清末。基于河北的曲艺莲花落,吸收河北梆子、京剧、滦州皮影的剧目、音乐和表演方法,是在对口莲花落、唐山落子、奉天落子上发展而成。

曲调活泼自然,深受群众喜爱。

 

唱腔优美的薄剧

 

薄剧在晋南称“乱弹戏”。流行于山西南部和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北方地区。是山西较古老的梆子剧种之一。明嘉靖年间形成,薄剧唱腔优美,委婉动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剧种之一。

 

朴实动人的豫剧

 

豫剧流行于河南及北方诸省。是明代秦腔、薄州梆子先后传入河南地区同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形成的。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词直接演变而来。以梆子按节拍,节奏鲜明,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大派。前者是以商丘、开封为中心,音调高亢,唱用假嗓,称:“上五音”,后者以洛阳为中心,音调较低,用真嗓,称“下五音”。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

 

委婉动听的吕剧

 

吕剧流行于山东、河南、安徽一带,从说唱形式的“哭腔扬琴”演变而成。1910年搬上舞台,唱腔分四平、二板等。伴奏乐器有坠琴、二胡、三弦等,剧目有《李二嫂改嫁》。

 

优美细腻的越剧

 

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以及其他省市。它是在清代浙江嵊县一带的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黄、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形成的。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在上海演出,称绍兴文戏30年代又发展成全部由女性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抗日战争时期在浙东敌后根据地曾加以改革,受到话剧、昆剧的影响,1942年始称越剧。主要曲调有四工调、尺调、弦下调等。著名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等。越剧深受群众喜爱,它音韵优美,委婉动听,表演细腻,感情丰富。是我国南方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变化丰富的粤剧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港澳地区。在东南亚和美洲华侨中也有相当影响。粤剧的发展是在明代弋阳腔、昆腔相继流入广东,清初徽班、湘班又在广东风行的基础上吸收了南音、粤讴、龙舟、木鱼等广东民间曲调,于清代雍正前后汇合成粤剧。唱腔特点是以梆子(相当于西皮)、二黄、西皮(相当于四平调)为主。角色的分行同汉剧的分行基本相同。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等共十行。粤剧音调高亢激昂,富于变化,优美动听。

 

通俗易懂的黄梅戏

 

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它是在清代道光年间以后,由湖北黄梅的采茶调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受到青海腔的影响,并与当地的民间歌舞、说唱音乐融合发展而成。黄梅戏解放后得到很大发展,它吸收了京剧、话剧、歌剧等多种剧种的精华。在唱腔和表演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很快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特别是它通俗易懂,所以在全国已有相当的影响。传统剧目《天仙配》更是家喻户晓。

 

亲切诱人的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江浙部分地区。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清末形成上海滩黄(当地称“本滩”,在后来的发展中受苏州滩黄的影响。后来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沪剧曲调优美、富于江南乡土气息,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擅长表现现代生活。解放后编演了《罗汉钱》《星星之火》《红灯记》《芦荡火种》等剧目,影响很大。

 

台胞喜爱的芗剧

 

芗剧流行于台湾省的龙溪地区和闽江南部各地区。因它源于龙溪、芗乡一带,故解放后称“芗剧”。东南亚华侨居住地也有演出。它是由闽南的“龙溪绵歌”“安溪采茶”“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流入台湾,于清末受梨园戏、高甲戏、京剧等剧种的影响在台湾形成的。主要曲调有七字调、杂碎调等。以壳仔弦、二胡、大管弦、月琴、台湾笛为主要伴奏乐器,音乐节奏强而有力。

 

支派繁多的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最早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安徽、浙江戏曲的影响,而形成绕河班、乐平班、广信班、东河班、京河班等支派。清末乐平班与绕河班合流,解放后称赣剧。唱腔有高腔(包括弋阳腔、青阳腔)、昆腔、弹腔(也叫乱弹,包括皮黄、南北词等)。主要剧目有《珍珠记》《卖水记》《金貂记》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