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组织标本的处理
第一节 取 材
取材是制作切片程序中的首要步骤,取材不当,将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的效果。组织标本的选用非常重要,不能随意的切取组织来制作组织切片,否则病理检验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一、取材工具:取材刀具必须锋利。切取标本不应该挤压和揉擦,不应使用有钩镊子或血管钳等手术器械镊取标本,以免损害组织造成人为组织变化,给诊断带来困难或导致错诊,漏诊。
二、标本的选取:应选择病变或可疑病变的组织。必要时选取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切取标本的原则是求准而不是求量多,所以切取组织宜小不宜大,以不超过24x24mm2为佳,厚度以3—5mm为度,过大过厚会影响对标本的固定,另方面也影响切片的制作。特殊目的者应属例外。
1、 了使组织切片的结构清楚,取材要及时,组织块必须争取时间及时固定。组织的固定以愈新鲜愈好。
2、 取材时对大体标本(肉眼标本)绘制图象,进行仔细描述。包括形状、大小,硬度,颜色,病灶(或可疑病变)部位等。对所取的组织应定位编号。
3、 切取各组织块时,切勿挤压损伤,对典型或具有教学和科研价值的肉眼标本,
不能因取材而对标本造成人为的“病变”。肠粘膜组织上沾有少量粪便,也不应以手拭去或以水洗去。
4、 下的组织块应尽量防止其弯曲扭转,如胃肠等组织,应先平展于草纸上粘着以后,慢慢地放入固定液中(故应在动手剖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固定液的量要充足,应为固定组织的10倍。
5、 组织采取应在正常与病灶交界之处。组织形状最好为方形或长方形状,这样有利于制片。切不可以形状定位,组织厚薄要均匀。因为组织块的厚度决定固定的速度,要充分满足它在一定时间内全部达到适宜的固定。如组织厚薄不均,在脱水时将会引起标本变形或 曲,而影响制片。在典型病变部位不妨多切数块,以备日后添制教学切片或研究的需要。
6、 微量标本和易碎标本,为避免破损或丢失应以纱布包裹,但包裹前纱布必须浸湿,以免标本粘附纱布上。
7、 各组织块应包括各脏器的重要结构,如肾脏组织包括皮质部分和髓质部分。在有浆膜的脏器(如胃等)组织块中,要至少有一块带有浆膜。
8、组织内的钙化病灶或骨质,应在充分固定之后进行脱钙,组织内的非病理性异物应予剔除。
9、 标本上(组织块)附着的软组织如脂肪等,如属非病变成分,则应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原则下,尽量剥去或切除,以利制片。
10、组织块的固定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不同的固定液,固定时间有所不同,固定后的组织需要用流水冲洗,再进行脱水制片。
11、切取镜检组织块后,可将剩余的组织放入70%洒精中保存,这样有利于日后再取材切片时的细胞染色。
第二节 组织的固定
一、固定的意义
固定是指将各种组织浸入防腐剂内,使细胞内的物质为不溶性。固定的作用即是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在它原来的形态,且能适于某些研究程序。
凡是需要制作作病理检验标本的各种组织,无论是制作切片标本,还是制作巨体标本,首先必须固定。在制作切片过程中,固定最为重要的步骤,一张优秀的组织学切片是建立在适当而完全的固定基础之上的。固定不良在以后制片的任何阶段皆不能补救。因此制片的优劣首先取决于最初固定适当与否。
重要的是,被固定组织在动物死后或从活体切取后要尽可能立即固定。及时的取材给迅速固定提供了先决条件。如果不迅速固定,造成固定不良,将导致染色不良后果。组织的良好固定,应该是一次性的;某些固定剂还具有助染的作用,可使细胞各部易于着色。固定不良的组织,即使进行补充固定也起不到改善染色的效果。
二、固定的目的和效果
固定组织的目的是设法得到接近正常生命状态的细胞结构,有人说“形态学的美是良好固定产物”,这说明固定的特殊重要作用。
1、抑制自溶和腐败:
组织的固定能保持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因为当机体生命活动停止、或局部器官、组织割离机体之后,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即行丧失,新鲜组织如果不经固定,任意放置,由于细胞内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以及细胞的孳生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则易因细胞繁殖而致组织腐烂。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后脱离细胞而引起组织的自溶。
2、保存:
细胞经过固定,不但可以防止自溶和细菌性腐败,而且能沉淀或凝固组织内的各种成份和病理代谢产物,如蛋白质,脂及脂蛋白、脂肪、糖类、色素,其它碳水化合物,无机成份,微生物等都可以经过固定而保存下来,并在制片过程中不为其他试剂溶解破坏。
3、硬化:
固定剂的硬化作用能使柔软组织(如脑)的质地变硬而易于操作。
4、胶质物体的固化:
固定能使细胞正常的半液体状(溶胶)变为不能逆转的固体状(凝胶)粘度。
5、肉眼鉴别:
固定可将各种细胞和组织成分的析光率作不同程度的改变,增强组织的析光指数,这样能使各种染色成份较之未固定时更容易辨认。
6、对染色的影响:
某些固定剂尚具有一定的媒染作用而增进染色(如苦味酸对于染色的媒染作用)可使细胞各种部位易于着色,所以组织固定后有利于制片染色和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此外,固定剂有时也会影响染色效果,导致着色效果不理想(如福尔马林对水溶猩红S染色的影响)。
7、渗透和固定:
固定还可以使组织和细胞的各种渗透压不再发生改变,在制片时就能在最大范围内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原来形态。
三、固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为使组织固定充分,应做到固定容器要合适、固定时间要充足,固定液量要足够。
固定组织时,应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容器的容积是组织的10~15倍以上。标本瓶应选择瓶口较大的为宜,这样便于固定后的标本经小口瓶硬塞进去,这样不仅不利于标本易于取出,还可能造成人为挤压组织而致形态变化,对大件的标本应按巨检常规切片后放于容器固定。
组织固定的时间要足够,根据标本体积大小不同,固定时间应有所不同,组织越大越厚,固定时间应越长,反之。一般4—12小时或更长。在温箱内将固定液稍加温,可使固定作用加快而缩短固定时间。
固定组织时,应该使用足量的固定液,多比少好,一般应为组织体积的5—10倍,最少也不应于五倍。标本最好悬浮于固定液之中,漂浮于固定液之上或沉于固定用器之底部,都不利于固定液对标本的渗入。如标本块多时,固定时不应重叠。不要先将标本块放入容器后再注入固定液,以免标本贴付于器皿,形成固定不均匀之弊。新鲜标本应及时固定,否则或因组织陈旧,或因固定不当,而使组织原有结构消失而影响观察。
标本经固定后,应及时制作切片,如不能及时制片,而该固定液又不能作为保存液时,应改换适当的保存液。
在配制混合液时,应了解每种固定剂的理化性质,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混合,以免引起化学反应,失去固定作用。
对于某些需要制作神经染色和酶反应等组织的固定,要求较一般严格,组织的大小,固定的时间,温度的适当都应慎重考虑,尤其是对于酶反应的固定液,一般都要置于冰箱,在低温的条件下进行固定。固定不好,是得不到满意的切片和合乎标准的反应效果的。
任何固定液对人体都有损害作用,因此固定液的容器必须密闭,以防挥发损伤器官和眼睛,忌用手与固定剂直接接触,以免损伤皮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