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来源: 2017-11-22 19:19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一、数学的起源

  数概念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标志着数学的起源.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到,在中国,发生这种飞跃的时间不晚于7000年前.例如,这一时期河姆渡(今浙江余姚境内)遗址中的骨耜都有两个孔,许多陶器有三足,一些陶钵底上刻着四叶纹,这是形成“二、三、四”等数的概念的依据.约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中,有的陶器上有整齐排列的点子,数目由一到九(41),这说明人们已认识了“九”.

 

  简单几何图形的出现,是数学起源的另一标志.半坡出土的陶器上,有圆、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圆柱形陶纺轮的烧制,表明人们有了圆柱的观念;而造型精致的空心陶球,则说明人们已掌握一些关于球的知识.这些都是萌芽状态中的几何.我们从某些陶器的图案中,可以推测菱形产生的有趣过程,它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42)

 

  数概念产生之后,原始记数法便随之出现了.《易经》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三国时吴人虞翮在《易九家义》中也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些记载表明,结绳记数是原始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记数方法.刻划记数是比结绳记数进步的一种记数法,也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在竹、木或骨片上面刻出一个个小口,表示一定的数目,这大概就是《易经》所说的契.例如1975年在青海乐都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遗物中,有40件带有三角形小口的骨片(43),这些小口便是用来记数的.

 

  中国最早的数字出现于原始陶器,可称之为陶文.例如,半坡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如下数字符号:

 

  陕西姜寨出土的陶器(6000年前)上也有类似的数字:很明显,这些数字都属十进制系统.

 

二、商周数学

  大约4000年前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则演变为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1.甲骨文中的数字

  商代甲骨文表明,当时已有比较完整的数字系统.从110的每个整数,以及100100010000,都有相应的符号表示:

 

  十、百、千、万的倍数多用合文,例如10的倍数

 

  在甲骨文中,最大的数是三万,写作 .人们能表示三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也许更多),例如156写作 .甲骨文中的数字,大部分联系着实物,如五十犬,三十羊.也有一些甲骨上的数字是独立出现的,人们曾在一片龟甲上发现了10以内的全部自然数,没有和实物连在一起,说明商代已经有了抽象的自然数概念.

  2.记数和运算

  商代数学中,十进制已相当完善了,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Needham1900---1995)说:“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对甲骨文的研究表明,商朝人已经会做自然数的加、减法和简单乘法了,遗憾的是不知道他们的具体算法,因为甲骨文记录的只是运算结果,而没有运算过程.

  周代记数法与商代相比,有---个明显的进步,就是出现了位值记数.如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一个中山国铜灯铭文中,355记作 ,末位的五表示个位五,而前一个五表示五十,两个五间没有用十隔开.这说明当时已有了位值的观念,只是应用不多,还未形成系统的制度.

  3.干支纪年法

  六十循环的“天干地支”记数法,是商代数学的又一个成就.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历法,可称干支纪年法.天干有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相配,共得60个不同单位---以甲子开始,以癸亥告终.然后又是甲子,如此循环不断.中国农历至今还使用这种方法.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