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天文历法中的内插法

来源: 2017-11-22 19:22

 天文历法中的内插法

  1.《皇极历》中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在古代,人们把太阳和月亮的视运行都看作匀速的,以此为前提来计算太阳运行和编造历法当然比较简单,但不准确.南北朝的张子信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太阳在春分后运行慢,秋分后运行快.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创立新的方法去计算太阳运行等问题.于是,隋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刘焯(544610)在《周髀算经》中一次内插法的启发下,首先在天文历法中使用等间距二次内插么式,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

  刘焯撰成《皇极历》后,于开皇二十年(600)进呈朝廷.虽因保守势力的阻挠,未能颁行,但历中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是一项杰出的数学成就.实际上,《皇极历》是当时最先进的一部历法.

  刘焯在推算日、月、五星行度时都采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下面以求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例说明他的方法.刘焯以时间为自变量,把一年分为24个相等的时间间隔,每个间隔被当作两节气间的时间长度.他认为太阳的运动是匀加速的,因此太阳视行度数便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应采用二次内插法.这是一种已经实测了太阳在某些节气的视行度数,求太阳在其他日期视行度数的方法.设h为节气长,s为某节气后日数,f(t)f(th)f(t2h)为已知的相邻三节气的太阳视行度数,Δ1=f(th)-f(t),Δ2=f(t2h)f(th),某一节气后s日的太阳视行度数为f(ts),则刘焯的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可表示为

  

  后来,唐初李淳风编《麟德历》时曾引用这一公式.《麟德历》被颁行全国,广泛采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598---660)曾于628年使用类似的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计算正弦值,但已在刘焯之后了.

  2.《大衍历》中的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及正切表

  《皇极历》中由于采用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所以计算结果比以前准确.但这一公式是以各节气时间间隔相等为前提的,实际上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间隔应该有差别,使用不等间距内插法才更合理,这一工作是由张遂(683---727)完成的.

  张遂是唐代一位很有学问的和尚,法名一行.他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都有重要贡献,领导过有名的大地测量,在世界上首次实测了子午线长度,还和梁令瓒共同创造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等大型天文仪器.他在晚年写成的《大衍历》,按不等的时间间隔安排二十四节气,把刘焯的内插公式由等间距推广到不等间距的情形,建立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下面以现代符号表出张遂的公式:

  

  其中f(t)是已知的某节气的太阳视行度数,f(t+s)ts日的太阳视行度数,h1h2是相邻的节气间隔,Δ1=f(t+h1)f(t),Δ2= f(t+h1+h2)f(th1)

  张遂把《大衍历》呈报朝廷后,因对《大衍历》、《九执历》、《麟德历》等几种历法的优劣有争议,朝廷便令人检验,主要方法是根据各历预报日月交食的时间,然后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结果《大衍历》的误差最小,于是向全国颁发.该历所以能达到较高的精度,是与张遂使用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分不开的.唐代后期徐昂在制订《宣明历》(公元822)时,也曾使用张遂的内插公式来计算太阳、月亮的视行度数.

 

  《大衍历》中的另一数学成就,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正切表.如

  图425l0是表长,l是日影长, S表太阳,Z表天顶,太阳的天顶 张遂只给出随α变化的l的长度.实际上,历中列出了天顶距从0度到79度所对应的表影长,它显然是α的函数,只要除以表长,就得到现在意义的正切值了.张遂的正切表可能是在印度正弦知识的影响下创造的,但很快就失传了,对中国数学发展影响不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