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印度数学
印度数学
第一节 综述
印度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印度的早期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又称前哈拉帕时期,公元前2300年以前)和印度河文明时期(又称哈拉帕时期,公元前2300—公元前1750).在印度次大陆的大片地域内,均大量发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这些遗址表明,早在公元前6000至3000年,印度居民过着狩猎采集生活.从公元前3500年俾路支最早出现居民点到公元前2300年印度河城市文明的兴起,大体可以分为半游牧、畜牧业发达和地域性村社三个阶段.公元前2300年左右,前哈拉帕文化结束,印度河文明开始.印度河文明是当地居民在特定环境中的卓越创造,至今已发现70多处遗址,最著名的是摩亨卓·达罗(在信德)和哈拉帕(在旁遮普).摩亨卓·达罗的遗址清楚地显示出城市营建的统一规划.在建筑遗迹和某些遗物如彩陶、雕塑品、贝壳和各种材料作成的印章上刻有一些古代铭文.这些保存完好的古代铭文显示了哈拉帕文化的高度发达,而从贝壳上刻的算术线条可以推断,数学知识的某些积累是哈拉帕文化的成分之一.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开始衰落.
印度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作品《吠陀》.《吠陀》所记载的时代称为吠陀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前期,印度—雅利安人活动在印度西北部,而在其后期,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恒河中下游地区.在其内部,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不久,部落共同体逐渐过渡到地区性共同体,奴隶制国家开始形成.公元前6至前5世纪,印度东部出现了十六个国家.佛教和耆那教开始成为占有重要地位的两大宗教.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侵入印度,不久即撤退.前325年旃陀罗·笈多推翻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几乎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阿育王是这个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大力提倡佛教,并向邻国派出传教使团.公元前185年该王朝灭亡,继之而起的是巽伽王朝.公元前150—公元300年,印度次大陆陷于混乱.北印度的笈多王朝(320—540)开始了印度的古典时期,印度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科学文献,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天文学著作,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知识.
6—7世纪,在印度形成了特殊形式的封建主义,种姓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属于最低种姓的贱民——“不可接触者”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这促成了八世纪阿拉伯人入侵信德地区后伊斯兰教的传播.与伊斯兰国家的联系对印度科学的进步有重要意义.7至8世纪印度学者的著作已为阿拉伯哈利发所了解.11世纪初,伽色尼王国的马哈茂德入侵;12世纪后期,古尔王国控制了北印度.
1206年,古尔王国驻印度的总督自立为苏丹,建立奴隶王朝,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德里苏丹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穆斯林政治体系,伊斯兰文化大量引进.在南印度,14世纪出现了两个强国,穆斯林统治的巴赫马尼王国和印度教徒统治的维查耶那加尔王国.1526年巴伯尔率军占领德里,建立莫卧儿帝国.从此,印度分散的教派、分散的村社走上了民族统一的道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这样复杂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的发展在各时期不同程度地受到政治动乱的抑制,但自古以来数学始终是很受重视的科目.相传,佛祖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公元前623—前544)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用八年时间专门学习语文和数学.在印度数学的发展始终与天文学联系在一起.数学著作大都是天文学著作中的某些篇章.
最早的数学著作《绳法经》(S.ulvasūtras)出现在吠陀时代,它包含在古代婆罗门教的经典中,专讲祭祀礼仪,其中包含毕达哥拉斯定理等数学知识.在以后的大约1000年中,缺少可靠的史料,数学的发展所知甚少.公元500年以后,印度数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印度数学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数学知识由印度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中古时期数学的发展.
由历史资料提供的情况断定,希腊和印度两国之间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交流,但是每一个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格或习俗发展科学.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数学的道路在许多方面都不相同.希腊数学遵循着严格的逻辑叙述,所以几何学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印度人则相反,不去求得严格的证明,而主要是发展实用的数学,因此算术、代数和三角具有优势.
在5至16世纪,印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和一批杰出的著作.这些著作都是用印度的宗教和官方语言梵文写的,就象伊斯兰国家中的阿拉伯语和中世纪西欧的拉丁语一样.印度数学著作的最大特点是叙述得过于简练,命题或定理的证明常被省略.运算法则的表述也极简短,又常常以诗歌形式出现,再加上浓厚的宗教色彩,致使这些著作更加晦涩难读.
I,476—约550).他是在印度首先运用代数方法的人.499年,他用 书》).这部著作是印度历数书天文学的一次系统化,并概述了当时的数学知识.书中大部分讨论天文学和球面三角学,也介绍了算术、代数和平面三角中的若干法则.他还算出了π的近似值3.1416.
瓦拉哈米希拉(Varāha-Mihira)是6世纪著名学者.他通晓哲学、天文学和数学,是《五大历数全书汇编》的作者.此书是希腊、埃及、罗马和印度天文学的一部提要,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太阳的知识》.(Sūrya Siddhānta).其内容并不是有关太阳的知识,而是由太阳神传授的知识,具有神话色彩.另外还包括四部历数书.这部著作的计算图表是以希腊算法和亚历山大算法为基础推算的.
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 598—约665)是7世纪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在印度中部城市乌贾因工作.628年他写了一部《婆罗摩修正体系》(Brāhmasphutasiddhānta,西方又译《宇宙的开端》).其中以诗的形式叙述了印度天文体系,有两章是讲数学的,包括等差级数,二次方程和各种有关面积、体积的几何定理的证明.他大量地把代数应用于天文学.
千余年内印度最有成就的数学家是婆什迦罗 Ⅱ(Bhāskara,1114—1188).他作为古代印度最重要的数学中心乌贾因天文台的领导人,是婆罗摩笈多的嫡系继承人.他所著《天文系统极致》(Sinddhāntaāsiromani,1150)可以认为是印度数学的最高成就.《天文系统极致》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名为《丽罗娃提》(Lilāvati),主要内容讲算术.“丽罗娃提”意为美女,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婆什迦罗Ⅱ以此书献给其女儿,另一种则认为作者把数学本身比喻为美女.第二部分为《种籽计数论》,内容为代数学.其余部分是讲述天文学的.婆什迦罗Ⅱ继承了婆罗摩笈多和其他前辈的工作,填补了他们的许多缺漏.《丽罗娃提》共有13章.第1章给出几个计算表;第2章讲述整数和分数运算,包括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第3章介绍解算术问题的各种方法(如单设法等);第4章讨论来自希腊和中国的应用问题;第5章给出一些算术级数的求和法;第6—11章的内容是几何学,主要是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和一些可以化为线性方程的实际问题;第12章讲述不定分析;第13章是组合学的内容.《种籽计数论》由8章组成,其内容是关于一次和二次代数方程的理论.他和婆罗摩笈多一样,也引用了大量的缩写符号.其第一章叙述正负数法则:第2—3章是一次和二次整系数不定方程的解法;第4章讲一元和多元线性方程组;第5章研究二次方程,并给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两个证明;第6章包含一些线性不定方程组的实例;第7—8章补充了二次不定方程的内容.
婆什迦罗Ⅱ的《天文系统极致》在印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嫡孙在13世纪创建了一个专门研究此书的学派,以后的400多年间有许多数学家对此书进行了注释.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位最著名的学者及其著作外,下文将要提到的数学家还有阿耶波多Ⅰ的主要继承人婆什迦罗Ⅰ(Bhāskara Ⅰ,629年在世);9世纪在南印度迈索尔工作的马哈维拉(Mahāvira,约850);著有《计算精华》(Ganita-Sāra-sangraha),内容十分丰富;活跃在9—10世纪的数学家有施里德哈勒(Srīdhara)和阿耶波多 Ⅱ(Aryabhata Ⅱ);14—15世纪著名的数学家有纳拉亚讷(Nārāyana,约1356)和尼拉坎塔(Nīlakantna,约1444—1501之后)等等.
1881年,在西北印度巴赫沙里附近出土了一部无名氏著的算术和代数手稿,其准确时间尚未确定,多数学者认为是6—8世纪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巴赫沙里手稿》.其中论述了不定方程和不尽根逼近等问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