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说,它们并没有共同的风格,也没有一致的思想,它们只是集合在“后现代主义”这把伞下面。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使设计变得纷繁复杂和无比多样,各种类别的设计之间差异加大,共性减少;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使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激烈,对于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立场及其出路,人们在深入发掘、研究之余,对其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进入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以后,其理论体系的建立 和认同显得漠糊、滞后。在众多对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探索的人物中,来自建筑领域的罗伯特·文杜里(Robert venturi)和查尔斯·詹克斯作出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主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罗伯特·文杜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在耶鲁大学任教。1966年,他将自己50年代以来的研究心得写成专著《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该书中指出:“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我不喜欢那些不够格建筑的支离破碎和专横武断,又不喜欢那些富于画意的和表现主义的昂贵制作。……而我所说的复杂和矛盾的建筑是基于现代建筑经验的丰富与多种含义之上,也包含艺术中所具有的经验。”他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他主张以“杂乱的活力”取代现代主义“明显的统一”;以杂种取代现代主义“纯种”;主张走歪路而不主张走直路;主张模凌两可而不主张清晰明确;主张变化无常而非一成不变和直接了当;主张两者都要而非“要么这,要么那”;主张要“有白、有黑、有时是大”而不是要“要么白,要么黑”;他主张含义的丰富“而非含义清晰”。随后,他在研究如何利用历史上的一些设计风格来补充、促进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于1969年,在其论文《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cegas)中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设计思想,把拉斯维加斯城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建筑设计奉为大众文化的典范。他认为设计家不应该忽视、漠视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对自己设计的影响,应该注重在自己的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建筑设计。他把建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所谓“鸭子”,指那些单一、冷漠、缺乏时代感的建筑;一是所谓“装饰外壳”,指那些采用良好的装饰手段而造成的建筑风格。他呼吁建筑应注意形式问题,提出应该合理运用历史上的一些装饰风格和设计风格,丰富现代主义单调的设计。他的这些理论被贯穿于他的建筑设计实践中,在他设计的德拉华住宅、伦敦国家博物馆圣斯布里厅等中追求典雅和富于装饰特征的、历史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造型简单而明快。
查尔斯·詹克斯于60年代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和英国文学专业以后,一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英国伦敦深造。随后,在美国、英国、欧洲大陆和日本开设建筑讲座。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家、设计评论家,他涉猎的学术广而深。他曾以当代建筑艺术的古典回潮为主题,主编过两期《建筑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 ,先后出版过《建筑上的现代主义运动》、《今日建筑》、《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等众多部专著。1977年出版的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一书中,他在批评现代主义建筑缺乏人性的同时,系统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与手法,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看成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和发展。在随后出版的《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詹克斯说:“我们观察和定义的后现代,其解释如下:一种职业性根基的,同时是大众的建筑艺术,它以新技术和老式样为基础,‘双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层含义的简称”。他的这种所谓“双重译码”理论,使许多评论家把他们认为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看成是“大杂烩”,是一种“骡子风格”。
其实,从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来看,并不是单纯的崇尚古典主义形式为宗旨,而是对已经逝去的历史式样并不歧视,也没有偏执的成见。所谓的“大杂烩”实质上只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常见的那些形态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互相矛盾的结构语汇、“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配资”、“貌似不协和”的色彩搭配的一种表像概括。而所谓“骡子风格”,则是从生物中的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种,自身不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的一种简单的比喻。
罗伯特·文杜理和查尔斯·詹克斯所分析、总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虽然主要是以建筑设计为对象,但在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体现,可以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