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
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
11.1 政治沟通
11.1.1 政治沟通及其意义
1. 政治沟通
(1)政治沟通的含义:政治沟通即“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方式——不论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还是利益集团的动员——影响整个政治的非正式沟通过程”
第一种含义与系统理论相关,是指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所谓“政治沟通分析”也就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对政治系统输送、获取、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解释的研究方法。
这一意义上的政治沟通是二战以后发展并盛行的系统科学的一个产物。政治学的系统研究方法源于美国学者伊斯顿,后在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中进一步扩展。多伊奇的《政府的神经》一书使人们正式认识了政治沟通。
另一含义是将政治沟通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参与政治的各主体间(涵盖政府与社会、各类组织机构、个人等三个层次)有效传递、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包括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和彼此交流三个层面。这种“政治沟通分析”主要研究政治态度的形成与变迁、民意构成、政治演说、竞选言行、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大众媒介对公共舆论以及竞选投票的影响,以及统治者对传媒的控制等,具有多层次、多向度、全方位的特点,并形成广泛复杂的网状结构。
(2)政治信息
是指以中介形式对诸种政治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过程的表征,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中政治活动的内容、形式、特点和规律,以及人们对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要求和态度。
2. 政治沟通的过程
某一拥有政治资源的政治主体获得政治信息并作为发送者以特定的符号形式(如发布决议、命令、指示等)发送信息,通过信息通道把有关的政治信息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接受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入政治系统,经过政治当局处理后转换或输出,完成了政治沟通的一个单循环。作为复杂系统,政治系统通过输入与输出间的反馈形成无限的循环。反馈即送回有关上次输出结果的真实信息,并对下次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接受者向发送者反馈的信息成为新决策的基础。因此只有当政治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双方相互作用后,才完成了政治沟通的整个过程。
3. 政治沟通的意义:
(1)政治沟通对政治系统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
(2)政治沟通是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的一个前提。
(3)对政治沟通的强调使我们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政治生活。
(4)政治沟通使人们对政治的关注从结果转向了过程。
(5)政治沟通把政治信息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
(6)畅达互动的政治沟通有利于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消除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1.1.2 政治沟通的媒介与方式271-275
1. 大众传媒
2. 公共舆论
3. 民意测验
11.2 政治参与
11.2.1 政治参与的特征与类型
1.界定:政治参与可界定为公民及联合体为影响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而从事的与政府决策活动有关的各种政治行为。
2.政治参与的特征
(1)政治参与主体被限定为非职业政治人员。
(2)具有间歇性的特点。
(3)就公民个体而言,其参与目的呈多元化态势。
(4)参与主体的利益多元性和认识差异性使其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和渠道。
(5)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思想观念的外显行为。
表11—1政治参与各向度表272
11.2.2
1. 投票
投票规则 |
优点 |
缺点 |
一致同意 |
符合每一主体利益 |
决策成本高 |
多数票 |
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成本较低 |
投票悖论、多数暴政、贿赂选票 |
加权投票 |
有利于处理各方的利益差别 |
加权的标准模糊,无法保证公平 |
2.选举
A.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前提就是选举代表,选举是公众意愿的反映和象征,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和标志;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显示的政策倾向,将成为当选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许多政治学家都倾向于将选举视为民主的本质。
B.西方现代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
(4)秘密选举原则
(5)自由选举原则
C.影响选举模式的主要因素
(1)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方式——指定还是推荐(自荐、他荐)。
(2)选区的大小——单名额选区还是多名额选区。
(3)计算选票的方法——复数法、多数法和比例法。
D.现代选举制根据选票转换成席位或职位的方式,现代选举制可大致分为两类:多数当选制 、比例代表制
3. 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是人们对特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有组织的集体表达,其目的是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做点事情,以便能够对现状有所改善。因此,社会运动是一个主动介入政治系统的过程,具有有针对性的目标,“社会运动是用来废除或至少削弱政治统治结构和社会统治结构的工具”
4. 接触与信访的比较
表11—3 接触与信访的比较
参与形式 |
目的指向 |
特征 |
方式 |
作用 |
主动接触 |
个人、家庭或很少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 |
非制度化特定性 |
私下接触 |
利益表达 |
信访 |
个体(个人或群体)的特殊利益;大众和国家利益 |
制度化经常性 |
通过一定程序和机构进行正常活动 |
利益表达、权利救济、监督 |
我国目前的信访活动的三种类型:参与类、求决类、诉讼类
11.2.3 政治参与的功能
政治参与是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政治关系的本质。
1.政府合法性
现代政府的合法性是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中实现的。所谓自下而上是指任何政党的执政都必须建立在民众同意的基础之上,投票和选举是民众显示同意的方式之一,它们使一个统治体系的存在有了正当理由。所谓自上而下是指政府的行为目标是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两者的结合可以表述为:人民的政府人民选,人民的政府为人民。
政治参与既体现在自下而上的授权过程中,也渗透在自上而下的政策过程中。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同时又施加政治压力。
2.政治发展
政治参与的扩大:一方面要求在参政意识和参政技能两个方面培育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另一方面,政治参与的扩大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治参与机制,以扩大政治体系的权力基础和决策资源的提取范围,增强政治体系的整合功能。
3.政治稳定
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这一点可以从技术层面来理解,即政治参与可以起到某种政治安全阀的作用。
转型中国家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亨廷顿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关系公式:
社会动员 / 经济发展 = 社会挫折感 社会挫折感 / 流动机会 =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 / 政治制度化 = 政治不稳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