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
1、典型(Tupos/type),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v17世纪以前:类型说
v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v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①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黑格尔认为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的那些个别标志”。
特征的内涵:一是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二是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总之,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已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A、 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B、 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而且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起反作用。
第三节 意境
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一、意境的形成和界定
1、形成:
早在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中已出现,王昌龄的《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一词。“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皎然提出了“文外之旨”、“取境”之说,全面发展了意境说。中唐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2、界定(两大因素、一个空间)
一个空间,即“境”,分为实境与虚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
分为: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结构特征)
梅尧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 :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三)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刘义庆、谢赫:气韵
刘勰、钟嵘 :滋味
司空图 :韵味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意境的分类:
①刘熙载“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②王国维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