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公共治理的概念和原则

来源: 2017-12-19 16:36

 公共治理的概念和原则

公共治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标志着政治观念的演变,从传统的政治统治逐渐演变为现代政治管理概念,再转向治理,善治,公共治理。这种概念上的转换既有政治观念自身不断创新的原因,也是社会环境推动的结果。

一、统治与管理

(一)统治及其特征

统治的概念:统治就是掌握了社会政治权利的阶级对另一个接受权利支配的阶级实行专断的、按照少数权力精英的意志来展开的统领、指挥和管辖的行动。

基本特征:出现两个阶级,一个是统治阶级,一个是被统治阶级。

赤裸裸的暴力手段是统治的典型方式。

利用各种文化观念的塑造和灌输来巩固统治,使得政治不再硬邦邦,没有妥协。

统治方式更加关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势地位,而容易忽视社会福利的供应。

政治机器主要被用来推广、强化统治者的意志,被统治者只能接受这种被决定的命运。

(二)管理及其特征

指政治统治者的地位保护和阶级压迫功能逐渐淡化,代之以将行政权力主要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治意志执行过过程。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管理则是这一意志的执行。

管理是现代国家的标志,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各种管理的运用帮助政府更好地处理社会矛盾和提供公共福利,反过来,政府也因此越来越多地将其职权集中于公共福利和公共政策问题上。

不足:仍然属于政府的单方面职能。

      缺少管理的另一方——被管理者的参与。

二、治理、善治和公共治理

1、治理

20C末出现治理理念。

将管理对象纳入管理过程,形成了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型的政治行动模式。

定义:全球治理协会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全球治理协会:

治理是指个人与机构、官方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多种多样互相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方法。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包括正是制度和体制,也包括非正式安排。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

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治理特征:

1)自我协调的协作方式:即国家、组织、个人之间通过谈判实现自动协调目的的方式。

2)多样化的行动者:政府、私营、第三部门、公众都可参与治理

3)互动过程:互相促进和支持,次年工程协作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4)国家的主导角色:体现在其宏观调控和组织协作上。

2、善治

善治,是指一种良好的治理。能够收到良好绩效的治理,包括政治效果、管理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

整治效果:通过治理达到公民与公共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公民的责任精神得到提升,公民对公共事务有着广泛的参与,社区团结性达到较高水平。

管理效果:多元角度的参与和互动,共同治理的机制,提供了最大效率的公共服务。

经济效果:实现了社区和组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确定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福利。

社会效果:文化观念、环境保护、社区安全、邻里照顾等方面都产生良好的效果,社区成为安全、幸福、文明的居住地。

国家效果:实现有效的制度建构、公民创造力得到激活、政治文明程度高,经济取得较快增长,公民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社会与自然都实现了和谐共进。

三、公共治理的原则

公共治理成为全球化的新型政治行为和社会发展模式,即“没有政府的治理”。

没有政府的治理:指在全球化下,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之间跨越组织障碍实现的公民自组织治理。

国家与社会间森严的界限逐渐模糊,公民成为治理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加多样的参与者使得社会治理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面貌。

公共治理能够为国际化政治潮流。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参与原则、透明原则、责任原则、回应原则、协作原则和合法性原则等。

1、参与原则

   是民主的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

   含义:不再将管理对象排斥在管理之外,管理者不再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垄断者的角色,而是民主地确立了绝大多数公民都有资格来观察、参与和发表意见,政治行动在平等互动中展开。

   关联要素:

  1)授权: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充分的授权,任何参与可能都是非法的,非法的参与不能带来良性互动。

  2)基层自治:官员能够自我决定如何执行甚至比变革政策和计划,他们要真正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

  3)对话协商:即“对话式民主”,通过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方式,从国家,,到社会机构,到微观个体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并能和他人建立理性的沟通关系。

2、透明原则

   是公共治理重要标准之一。

   含义:是指政府在制定决策、执行决策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发法定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

   封闭的不合理性:1、意味着政策资源的利益只能偏向政府内部的知情者和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少数群体,而大多数人无法公平地享受到公共政策的好处。2、大多数人被隔绝在政策过程之外,使政策常常会因为公众的不了解和不合作而走向无效。

  透明原则的内容:

     1、信息公开:(最重要内容)

        政府必须制定信息公开法,以法来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时间和方式,以保证公民能即使方便地获取并利用政府信息进行各种活动。

     2、程序公开:

         在决策过程中,绝大多数程序必须用发的形式明确规定,并最大范围地允许公民方便地参与。

          其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决策听证:让公民参与到决策的咨询、商讨和选择环节,以此保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它加强了政府与公民间的沟通,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水平。

3、责任原则

是公共治理的核心。

   该原则的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责任意味着公共机构应该履行对公民的义务,这是公共机构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

  公共治理的责任性的内涵:从两方面来理解。

积极的、建设性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智力为大众谋福利

负面的、惩罚性的责任。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误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政治、工作责任(付出代价)。

  责任性对于公共治理的一些具体要求:

  对公共治理主体的要求:1、始终保持对公民或社会广泛的关注的状态

                         2、尊重和保护公众的权利,不得产生侵害公民权利行动。

  对公共治理体制的要求:保持灵敏的社会感知力,信息体统的开放性。

     

4、回应原则

这是从效能角度来要求公共治理的标准。

回应原则的概念:所谓的回应原则是指公共治理机构必须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了解社会公共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方案,集中充分的社会资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进取。

回应的概念:指公共机构对社会状况的反馈和应付。

回应力的概念:公共机构在反馈和应付社会问题方面的效能。

要求:公共治理要求建立精简效能、反应快速、责任感强、善于运用策略来处理社会问题的机构。

回应原则主要关系到时效问题:反应必须快,否则意味着公共利益的损害。

5、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概念:协作原则是指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通过建立起良性的叠加的组织网络来共同分享公共权力和协作处理公共事务。

政府、企业、公民社会三者不是互相隔离,而是相互支持、提供资源、互相促进、协商决策、共同完成公共事务的治理工作。

对各方的要求:

政府:从绝对统治、垄断管理——“掌舵”

公民社会:从被排斥、隔离、被动接纳——被吸纳、主动参与

企业:不单单赚取利润,而是与环境密切合作,积极肩负社会责任

协商民主是贯彻协作原则的治理方式。

协商民主要求:全面开放公共事务的治理边界,作为主导者的政府要以对话、商谈的方式,以真诚,合理的态度与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6、合法性原则

概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它来源于公民的政治授权,来源于人民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参与、互动和支持。越是得到人民认同和支持的机构合法性越高。公共治理反对统治观念,不接受神授主权说,同样,不接受技术知识合法性之说。

重要性:合法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