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17世纪的戏剧
17世纪的戏剧
1、 巴罗克
巴罗克风格(Baroque)的影响在17世纪欧洲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在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学中,它的影响十分突出。
巴罗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意为不合常规,尤指长得不规则而且有瑕疵的珍珠。
巴罗克风格首先见于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建筑,其特征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它与自然、宁静而古朴的古典派背道而驰。
巴罗克文学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在法国,巴罗克文学自16世纪后期兴起,17世纪初进入活跃期,到30、40年代产生了许多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
巴洛克文学的主要特征:
1)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受和把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欲望。
2)拒绝理性,拒绝古典主义
3)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4)在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事件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造就复杂感和丰富感,偶然性.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classicism)
含有“学古”与“法上”两层意义,取法于古代上流作品,一直是各个时代古典主义的基本信念。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思潮,古典主义盛行于法国,而后在西欧各国广为流行,它是17世纪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
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化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突出特点,古典主义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性质
法国古典主义是法国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它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孵育下形成的,它为君主专制政体而创作,并受君主专制政体严格的监督。
布瓦洛
理性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法者,他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家莫里哀的好朋友,他在文艺理论方面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体的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647)。这本书经路易十四亲自过目,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的美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理性,一切从理性出发,一切也以理性为归宿。他认为理性是艺术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主张: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必须摹仿自然。他所说的自然指的是体现在事物中的“常情常理”,人性自然。
三一律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张。
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二、17世纪戏剧主要形态
17世纪的戏剧包含三种主要形态,一是古典主义戏剧,二是文艺复兴戏剧,三是宗教剧。
古典主义戏剧继承了法国中世纪宫廷文学为宫廷和贵族服务的传统,但它关注现实生活,特别是社会政治斗争和上流社会的爱情与婚姻。
三、英国戏剧
17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戏剧是文艺复兴戏剧的余辉,其思想与艺术仍未越出文艺复兴戏剧的范围。
下半叶的英国戏剧受到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宫廷剧作家德莱顿。文学史家把该时期称为“德莱顿时代”。
一、皮埃尔·高乃依
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生平及创作
处女作喜剧《梅丽特》
五人写作组
熙德 “像《熙德》一样美”
高乃依为喜剧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他的喜剧强调人物和道德,并注重对爱情的描绘。表现一种“欢乐的浪漫”和“令人愉快的真实”
悲剧 “经典四部曲”,或称“古典主义四部曲”:
《熙德》、《贺拉斯》、《西娜》和《波利厄克特》
作品的历史性与政治性
高乃依写作富有激情,文笔豪放,气势磅礴,表现罗马的盛世气象非常适合。作品中神圣与罪恶、高尚与卑鄙、严肃与荒诞兼而有之。
在形式上有时说不清是悲剧,是喜剧,是悲喜剧,还是布景剧。
情节充满各种力的冲突:名誉、责任与爱情的冲突(《熙德》),爱情与宗教的冲突(《波利厄克特》),爱国心与家庭感情的冲突(《贺拉斯》),恩与仇的冲突(《西娜》)。主人翁依靠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最后取得胜利,也得到圆满的结局。
《熙德》
无论就戏剧冲突、主题或风格而言,这是一部悲剧,问题只是它有一个喜剧的结局。
该剧作由西班牙一剧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来。主人公罗狄克是古代西班牙的骑士,爱上了一个伯爵的女儿施曼娜。骑士的父亲是一个贵族元老,被御赐太师职位,因而引起了伯爵的嫉妒,并遭到他的侮辱。骑士的父亲年老体衰,只好让儿子为他报仇,青年骑士对于父亲的责任和对于施曼娜的爱情之间发生了矛盾,他必须做出选择。
这个青年出身于已经臣服于国王的封建贵族家庭,是所谓忠勇世家的后代,脑子里充满了封建责任观念和荣誉感,只有他的父亲才是他所尊敬的人。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骑士生活有两大特征:效命战场,以忠勇争取荣誉;追求爱情,表现极大的热忱。
对于高乃依的英雄人物来说,感情是斗不过理智的。和主人公的责任观念相比,爱情终究是次要的。最后他杀死了他父亲的仇敌,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这是他所必然选择的道路。
在唯理主义的支配下,高乃依的悲剧往往是表现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冲突,结果是理智的胜利。这样一来,悲剧主人公就缺乏个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