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戏剧名词解释1
1. 吴江派:以江苏吴县人沈璟为代表的创作流派,主张填词要合律依韵,语言要力求本色,符合舞台的演出需要。
2. 临川派:以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的创作流派,主张戏曲创作要传情写意,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具有浪漫主义倾向。
3. 民间小戏:清中叶以后在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艺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形式,如花鼓戏、滩簧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剧目短小、唱腔简单、表演质朴的“两小(小旦、小丑)戏或“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
4. 苏州作家群:明末清初,昆曲的发祥地昆山、苏州、无锡一带出现了一大批以创作传奇剧本,从事戏曲活动为生的剧作家,他们的剧作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特色,被后来的戏曲史家称为苏州作家群。其代表有李玉等。
5. 《闲情偶寄》:清初著名的戏曲家李渔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立主脑”“脱窠臼”“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戏曲创作主张,对后来的剧本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由民间的巫傩祭祀仪式吸取民间戏曲在清中叶形成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戏曲形式。
7. 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采用版式体的音乐结构,唱词为七言或七言诗赞体,是花部地方戏中形成较早、剧种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个声腔剧种体系。
8.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9.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10.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