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述

来源: 2017-12-26 22:40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有阶级性,受众也有阶级性;或者说,新闻传播者有阶级性,新闻接受者也有阶级性。如同每一个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一样,每一个新闻接受者,都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中占有某种地位,具有某种阶级立场、政治观点,对待社会上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中的新情况、新事物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新闻事业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必须研究受众情况,包括研究受众的阶级性,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新闻报道。
    
一般情况下,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相一致时,新闻易被受众接受,社会效果好;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不一致,新闻会被受众抵制,社会效果不好。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不一样,受众的阶级性也不一样。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有一致也有不一致。新闻机构的报道有真有假,有对有错。受众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对新闻的判断,也有对有错。另外,人们不但接收同一阶级的新闻机构的报道,而且受其他方面包括敌对阶级新闻报道的影响。这一切就使得新闻事业与受众之间,出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有时候,新闻机构的报道遭到同一阶级部分受众的严重抵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间,多次出现这类情况。简要分析其中原因,不外两大类。一是新闻机构的报道不真实、不正确,遭到受众正当的抵制,新闻机构越是这样报道宣传,受众的逆反心理越强烈。1958大跃进报道,属于这一类。二是新闻机构的报道是真实的、正确的,受众被眼前现象、局部利益所迷惑,或者受到敌对新闻宣传的蒙蔽、欺骗,因而产生抵触情绪。
    
我国新闻机构关于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风波的某些报道,曾受到部分受众的怀疑、抵制,原因较多,其中西方一些新闻机构的造谣污蔑、挑拨煽动,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位编辑认为,在北京政治风波中,美国新闻媒介扮演了外界煽动者的角色
    
协调新闻事业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使得新中国的新闻报道为广大群众及各界人士所接受,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必须注意下述几点;第一,如实反映情况,实事求是。第二,在客观、真实、全面、公正反映情况的基础上,体现新闻的倾向性,包括阶级性。第三,讲究新闻写作,改进宣传技巧,用事实说话,潜移默化。第四,经常研究受众反映以及敌我友新闻报道的动向,加强针对性,及时纠正、弥补自己新闻宣传的失误和不足;同时给造谣、传谣惑众者以必要的回击。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