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工人周刊
10、《工人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大革命时期持续最久的党刊之一。1921年7月在北京创刊。
该判着重报道各地工人,特别是华北地工工人的生活境况。报道工人运动及罢工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第一次罢工高潮和当时工人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实际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11、《政治周报》(《向导》周报——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创刊上海)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先后担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毛泽东、沈雁冰、张秋人。
它的内容主要是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宣言、报告和决议,还发表了不少的政论文章和通讯报道,并辟有“反攻”专栏,抨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其特点是注重用事实说话。
12、《中国工人》
中华总工会机关报。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由中共中央主办,1925年5月成为中华总工 会机关刊物。这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作好战斗准备。
13、《热血日报》
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瞿秋白主编。它发表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上海工商力量群众的斗争,评述运动在全国开展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传播国际进步势力支持中国人民的信息。
14、《世界日报》
由成舍我个人创办的民间报刊。1925年2月10日创刊于北京,成舍我创办。它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没有多种副刊,曾聘请刘半农为副刊主编,发表过鲁迅的作品。
15、新记《大公报》
中国现代有广泛影响的民营报纸。1926年9月1日复刊,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等三人组成的“大公报社新记公司”接办。该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方针”。(由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任总编辑副总经理)《大公报》以其言论著称,被誉为“经济独立的言论机关”,它注重对事实政治的报道,积极提供国内外的重大新闻。
16、国闻通讯社
《大公报》的附属机构。20年代教育有影响的著名私营通讯社。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设有英文部,向外国报纸提供英文稿。国闻通讯社至1936年停办。
17、戈公振
我国现代著名的报刊主编和著名的报刊史学家,我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开拓者。1912年参加《东台日报》的编辑工作。1914年调入《时报》馆,他前后在《时报》馆工作了15年之久,从校对、助理编辑,编辑一直升任为该报总编辑。曾主持创刊《时的了》的报红版面及内容的改革作出了贡献。曾先后在上海的国民、南方、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在杭州创办过暑期报学讲习所。1935年8月,戈公振应邹韬奋之邀回国创办《生活日报》。著有《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
二、表述题。
1、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向导》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当时,中共中央尚未创办机关报刊,只是将原来的《新青年》作为党的理论刊物继续出版。直到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过以后,才筹办《向导》。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它创刊后,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其特点是注重用马列主义有关帝国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配制,课刻揭露其野心,另外,利用大是事实和理论分析封建军阀统治的混乱,并指出其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二)《中国青年》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b、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
c、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我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
其特点是: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上适合青年的需求。
2、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借鉴列宁党报刊思想和俄国党报经验创办起来的。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多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2)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社会马列主主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3)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的话文的正确方向;
(4)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民众,而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中国共产党报刊的出现,在中国新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为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发展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3、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 些重要发展?
(一)背景: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义青年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它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初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团报刊网络。
(二)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的重要发展。
1)从整体上看,中国工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向导》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面向全国发行,即使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心的北京,李大钊还秘密组织了《向导》的翻印工作。党的地方报刊却是在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一陆续创刊的。如中共北京地方党组织主办的《政治生活》周刊等。此外,有睦地区党组织也在此期间创办了自己的报刊,如神速建的《革命先锋》等。
2)在党报网络出现的同时,团报网络也形成了。《中国青年》很快就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团中央又在上海创办了面向工农青年的《平民之友》、《青年工人》等。
3)国共合作后,工人报刊、农民报刊、妇女报刊、学生报刊迅速发展,加入到革命报刊队伍。如《中国工人》、《中国农民》、《妇女声》等。
4、简要评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
1926年9月1日《大公报》读刊号上,张季鸾以“记者”笔名写的社评《本社同人之志题》中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
(1)“不党”。该报强调其与当时中国各党派均无任何连带关系,但“不党”不代表中立,也并不敌视各党,而是原则上平等看待各党,纯粹是站在公民的角度来发表意见,除此之外,既没有什么成见,也无任何背景。
(2)“不卖”。强调不以言论作交蝗,以经济独立保证言论独立。
(3)“不私”。强调该报设有私用,给社会各力量提供言论平台:此举强调了报纸的社会服务功能。
(4)“不盲”。“不盲者,非自诩其明,乃自勉之词”,强调该报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
总评:“四不主义”的提出,是对中国新闻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借鉴,它宗际上完整地提出了“文人办报”的理创,广泛吸取“政治家办报”(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办报”(对媒体社会责任感强调不够,但注重经营管理)两者的优点,提出了课具中国特色的“文章报国”理念。它的提出,是士阶层价值观念的表现,是士阶层价值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表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