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国内关于传媒影响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传媒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国内的传媒影响的研究事实上应该是大众传播研究制度化之后全球扩散的一环,但作为一个起源于系当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国内的传媒影响研究基本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产物,近些年来,国内的传媒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开始简单粗糙随感式的思辨到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从零星地借用西方传播理论到开始系统验证并完善与发展西方的传媒影响方面的理论,但是这些发展成果仍然融不进去西方的传媒影响研究的理论脉络与研究逻辑,这也是很多社会科学领域所面临的“本土化”的问题。因此,在下面的文献综述中,国内的传媒影响的发展将单独进行阐述,且划分的脉络也不具有西方传媒影响发展的理论逻辑。
在关于前述的西方传媒研究中针对媒介形式本身的影响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中成果不多,这主要是同传媒形式研究本身的引入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的对传媒形式的影响力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西方尤其是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的研究的理论的介绍的层面上,进而将这些研究进行自己的归纳,只在很少的程度上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例如国内国名的翻译家和媒介研究学者何道宽翻译了多伦多学派的众多经典著作,如《帝国的偏向》、《谷登堡星汉》以及《理解媒介》等,在将这些优秀的著作介绍给内地的读者同时,并对这些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从最开始的误读到后期的逐步深入并为其“技术决定论”进行平反[1];李明伟在其博士论文《媒介形式理论研究》中详尽地介绍了媒介形式研究的代表人物的观点,并结合这些观点分析了媒介与社会化的观点[2],陈力丹在《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谷登堡到“第五媒介”》中从众多媒介形式的研究学者中的观点中总结了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了社会的结构,包括权力结构、道德、社会身份等,并结合当代社会出现的“第五媒介”——手机短信和DV阐述新的媒介形式的运用对现代社会结构的影响。但是其中也并未涉及中国的现实状态进行阐述,依然停留在对国外理论的介绍和借鉴之上[3]。张咏华的《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极度》详细而深入地叙述了媒介形式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并在书的最后一章结合文中所阐述的媒介分析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内地若干城市的媒介发展、传播新技术的影响极其与社会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我国目前面对变动着的社会传播环境,传媒机构正积极采用信息传播新技术尤其是以电脑为基础的技术,以作为自身适应新环境继续生存发展的应策[4],这是第一次将媒介形式分析的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例子,但也不能算作成功之举,因为理论的运用还比较生硬和呆板,且文章更多着眼于中国实情而非理论与现状的结合,此后,也并无其他学者将这些理论运用于中国实践的研究,因此并非产生更多的理论启发和思考,因此,在这部分的综述中将不对这媒介形式的影响研究进行详述,而是会将重点放在目前国内较多的关于传媒内容的影响研究上,而以下综述将会分作两部分的内容进行阐述,一是国内关于传媒影响的实证研究,二是传媒影响力的指标建构。
[1] 何道宽:《媒介及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现代传播》,2000年第6期;何道宽:《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深圳大学学报
[2]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博士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5月
[3] 陈力丹:《试看传播媒介如何让影响社会结构——从谷登堡到“第五媒介”》,《视听纵横》,2004.6
[4] 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