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美感是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
美感是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
美感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的审美主体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把美感的差异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差异性
受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政治、哲学、文化等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形成的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以及爱好等,表现为不同时代的美感差异性。如唐代画家周昉的仕女图,画的都是丰腴的形象,当时从士大夫到民间画工,从中原到边疆,没有人不以为美,也没有人感到奇怪。但到了宋代画家李公麟,对唐代妇女丰腴的美却难以理解。因为宋代对人体美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不以丰腴为美了。
人体画、人体摄影、人体写真在20世纪80年代前认为是洪水猛兽
(2)民族差异性
由于各个民族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地域、性格、趣味、爱好等的不同,这种不同又渗透到美感中,形成了不同民族美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如对人体和皮肤的欣赏,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美感的差异也是很大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说:非洲西海岸的黑人认为“皮肤越黑越美”。“许多非洲印第安人赞美扁头,它们扁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在我们看来好象是白痴的头”。
(3)阶级差异性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不同阶级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美感。鲁迅先生说“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说明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心理和需要等制约着人的趣味和爱好。阶级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一个阶级的趣味和美感也必然表现出具体的历史的内容。处于上升时期的阶级趣味和美感是先进的世界观、特别是先进的审美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能表现社会发展的趋向和要求,能够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美,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进步意义。处于没落时期的反动阶级,由于他们的世界观、特别是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是腐朽的、反动的,不仅不能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美的事物,而且歪曲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质。
(4)个人差异性
在一个阶级内部,虽然他们阶级地位相同,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道路、命运和遭遇以及文化艺术修养与心境等等,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生理素质与社会素质就好象树的叶子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这种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特殊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的体验,形成了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美感。例如有人喜欢杜甫的诗,有人喜欢李白的诗;即使面对同一审美对象,由于欣赏者的经历和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同是明月,既有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种飞进神话世界里的浪漫主义幻想;也有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种明月引起悱恻眷恋的乡愁和情怀的,以及冯延巳在《三台令》中的“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的凄戚悲凉的情感。这种个性的差异表现在诗中最为明显。
美感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个人的心境、情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心境在情感中的作用有二:一是抑制美感的产生。人的心境不好,即使是平常感兴趣的东西,也没了兴趣,引不起感情体验。二是从特定的心境去看事物,使事物着上不同的心境色彩。
美感差异和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有密切联系。五代时期花鸟画出现了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两派风格各不相同,代表着“富贵”的美与“野逸”的美两种不同的倾向。黄筌是宫廷的侍诏,多写禁苑里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徐熙是江南处士,志节高远,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黄家富贵,多为统治者所崇尚;徐熙野逸,多为封建文人所欣赏。这种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美感差异,正是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
美感的个人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的实践上,特别是社会的分工造成的实践内容的差别,对美感的个人差异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画家的视觉对颜色、线条、形体、笔墨等都非常敏感,能在别人看不出美的地方见出了美,引起美感,能够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音乐家对声音的感受能力非常敏感,如对音色、音量、旋律、节奏等的分辨能力是很强、很精细的。因为音乐家终生大部分时间从事音乐训练,所以在这方面比别人敏感。
看《蒙娜丽莎》,内向的人看到的是母爱的微笑;外向的人看到的是情人的微笑;穷困潦倒的人看到的是苦笑、嘲笑、愤怒;文化修养低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幅画;艺术修养高的人看到画外更多的东西。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