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选择外景与演员
选择外景与演员
英国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曾经说过:“请不要忘记,编剧们给你的只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我关心的不是这个。我需要的是用一连串彼此衔接的形象来填满那块长方形的白色银幕。”显然他指的用来填满银幕的形象主要是由人物和景物构成的。因此导演在实拍前须要选择场景和挑选演员。
1.选场景
场景即影片中的空间环境。导演对景的选择,尤其是对外景的选择都必须在实拍前得到落实。选景的工作由导演会同摄影师、美工师、制片主任一起进行。由于每一个导演的工作习惯不一样,在选景程序上,有的先选景再写分镜头剧本,有的则相反或交替进行。外景的选择往往对导演的形象思维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选外景过程中,会发生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受影片期限的约束,必须对剧本涉及的有关场景作出修改。如某剧本中有场戏写男女主人公相会于一片金黄的菜花田里,由于影片拍摄时油菜花期已过,要拍就须等到来年,但影片却必须在年内完成,结果导演将这场戏改在同样富有诗意的河边大树下展开,按时完成了拍摄计划。第二种情况是历史题材的影片所涉及的有关外景因时间久远,当年的原貌已不复存在,这就需要通过“借景”方法,以若干个局部景点合成以假乱真的场景。如影片《李清照》中晚年李清照生活的场景并不是在浙江金华的婺江之滨拍摄,而是选择了几个其他地方的景点后加以合成的。总之,选外景是一项务实又很艰苦的工作,主创人员往往跋山涉水,踏破铁鞋,才能找到一处合适的场景。
2.选演员
挑选演员是导演在这一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洪深当年有句名言:“挑选演员是导演构思的一个组成部分,演员选对了,戏就完成了一半”。这话说得毫不夸张,因为演员毕竟是未来银幕形象的体现者,导演的全部努力最后都需要通过演员落到实处。从演员在影片中担任的角色分量来说,有主角、配角和群众演员之分;从可供导演选择的对象来说,有专业演员和非专业演员的区别。在西方,电影业盛行“明星制”,惯以一、二位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男女明星领衔主演,有时一个电影剧本是专门为某位明星撰写的,如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为秀兰·邓波儿编写了十一部电影剧本。这种“度身定制”的现象现在已越来越普遍,如由斯泰隆主演的《第一滴血》、《绝岭雄风》,由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的《车站》、《兆治的酒店》等,都是主角先于剧本而确定了的。
如果从演员本身的素质方面来区分的话,演员又可以分为“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不过每个演员一般都是从本色演员起步的,其中有些演员有较强的可塑性,有可能在导演的帮助下不断开拓戏路,逐渐成为性格演员。导演选择演员一般都从形似与神似两方面着眼,而在拍摄历史片或传记片时,对形似有相当苛刻的要求,演员尽可能在外形上酷似人物原型,这样就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所谓的特型演员就是指这些演员,如史楚金饰演列宁,古月饰演毛泽东,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王铁成饰演周恩来,卢奇饰演邓小平等都在人物的外部形态上就给人逼真的感受。
在挑选演员中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影片题材较为特殊,主人公从事的是某些高难度职业,这时导演就须启用从事此项高难度职业的非专业演员出任主角。如《沙鸥》女主角的扮演者就是一位专业排球运动员,具有国家级女子排球队员的素质和球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