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接受主体的审美活动
我国南朝僧佑的《弘明集》中讲述了“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故事。
很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弹得一手好琴,远近皆知,闻名于世。
有一天,公明仪正在屋里弹琴,他从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头牛正在外面草地上啃吃青草。他想弹上几支曲子给牛听听。于是,他就拨动琴弦,先弹了一支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是那样的娴熟动听,可是那头牛只是低头吃草,毫无理会之意。
公明仪心里想,这支曲子太高深了,可能牛是听不懂的,怎么才能触动呢?于是,他就用琴,一会儿拨弄蚊子“嗡嗡”叫声,一会拨弄小牛犊的“哞哞”叫声。那头牛听着听着就不吃草了,它竖起了耳朵,摇着尾巴,转过身子走来走去,留心地倾听着……
“对牛弹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美学道理:审美感受能力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能力,它是人通过视觉、听觉等审美感官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件艺术品,不管它有多么美,但对没有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尽管公明仪曲调弹得优美,但牛没有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审美感觉,自然也不会作出审美判断了。牛对公明仪弹奏的蚊子叫声和牛犊叫声所作出的反映和表示,那只是出自动物的生理本能。
美感,或审美感受,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用眼、耳观照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一种感情状态,一种精神享受。
当我们看到奇异芬芳的花卉,会觉得赏心悦目,流连不舍;当听到一支悠扬的乐曲,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阅读一篇优秀小说,我们会被它曲折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命运所激动、心潮起伏;一个画家,看到一片别致的景色,突出的人物或场面,立刻把它速写下来,成了创作的素材或独立的素描;一个文学家,被事物触动、引起深思,再综合平时的积累,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剧本或诗章;一个雕刻家,得到一块石料或树根,按照它的纹理,加工成一座雕像或奔驰的骏马……这些欣赏或创造的审美活动,都是从人的眼睛或耳朵这两种感觉器官接触审美对象开始的。
可见,美感,这是艺术审美活动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环节。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