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制器尚象
制器尚象
传统文化中对造物设计原则的研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但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看法。《周易》里提到的“制器尚象”,对于器物的象形寓意造型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动,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经·系辞上》的“象”,作为动词通“像”,为象征、取象。《系辞》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臣责,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上古人类在观察世界思索世界的时候,不是求诸逻辑,而是借助形象,以“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方式,构建了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体系,因此,圣人对深奥道理的理解,在造物制器方面是通过对外物的模拟,用具体的形象来象征事物实现的。“制器尚象”,主张通过对自然物象外形的特征及神韵的模仿,将器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引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对“道”探求的渴望,“器”则成为解读和承传宇宙间万物之“道”的载体。与道家“道法自然”、“象法天地”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制器尚象”思想的指导下,对自然的观察与抽象,不仅反映在历代器物的造型上,对服饰设计、图形设计以及色彩设计中都得到了明确的展现。“尚象”的设计思想包含二层意思:其一,“尚象”设计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再现。这种再现,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模拟,而且更着力于表现万物的内在的特性;其二,“尚象”设计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造过程。“观”,就是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直接感受。“取”,就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其三,“尚象”设计还说明了“观物”应采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天地之道”、“万物之情”。古代先哲们仰望天空,远眺大地,观四时流转,察宇宙变化,以诗意的目光打量世界,进而上升为哲学的表达,由此形成了中国古典哲学“诗性智慧”的品格。正是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关照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以及独具特点的中国古代设计的哲学思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